燉牛大骨頭怎么燉(燉大骨頭怎么燉)
我家有個很奇怪的現象:在生活中,以現在的消費觀念論,家人們堪稱儉樸,穿衣不講究牌子,干凈合體即可,用度量力而行,不存在提前消費。唯有在吃的方面,大家都愿意花錢,經常借著節日之名行“奢靡”之事,吃飽喝足后想想,當真令人哭笑不得。
中秋左近,天氣漸寒,牛羊膘壯,正是產肉的好時節。過去家中人多,親友常聚,每到此時,幾家人合伙買只牛尋人宰殺,分而食之,被視作理所應當——一年了,總得犒勞犒勞自己,哪怕這犒勞的借口有點多。
現如今,親友凋零分散,難有相會可能,牛是不敢按照“只”來買,退而求其次的買些肉、骨,燉來吃。
肚腩肥膩,對吃肉的欲望早已降至最低,牛骨頭成為最愛。各類骨頭中,雞鴨骨架太小,適合不知道吃啥時候吧咂嘴;豬骨頭太油膩,吃幾口便肚脹如鼓,而且常吃牛羊肉的人吃豬肉,總覺得有股子味道;羊骨分羊排和羊蝎子,我愛人不喜羊肉,家中做得少,吃起來也較為費事;牛骨頭以其個頭大,縫隙少,可豪爽食之的特性,成為家中吃骨頭的首選和主流。
燉牛骨好吃,好牛骨頭難買。老百姓常吃的牛肉,以黃牛肉為最,可惜市場上能買到的幾率不多,很多攤位售賣的是退役奶?;蚱渌豢绅B之牛,想買正經牛骨頭,需要尋到正經人。好在父親從事制冷行業多年,認識不少從業人士,買點好牛肉好牛骨不在話下。
買來的牛骨頭,商家已經切割完畢,回到家只需泡洗即可。燉牛骨用大鍋,水沒過骨頭,調料有啥放啥,一定要放醬,否則肉難入味。不過這東西千人千味兒,無甚可說,對了自己的口味就好。
吃牛骨頭十分豪邁,從盛它的容器便能夠看出。牛骨頭塊兒大,盤子碗的容積有限,索性以大盆兒盛之,看上去堆積冒尖兒,實則沒有幾塊。父親吃牛骨頭必須喝白酒,我不喝,父親氣惱,每回吃牛骨頭,均提前約好老伙計來家,同食同飲,言語間對我盡是鄙夷。
吃牛骨頭需配涼菜,解膩。我家因常吃,形成定律,凡是燉牛骨頭,桌子上一定會有涼拌苦菜、拌粉條、咸菜等物。其中苦菜只在春夏交際產于野外,父親不辭辛苦,每年摘來許多,凍在冰箱里,只為了燉牛骨時來這么一小口。他有著搞笑的邏輯:牛吃草,咱吃牛,配合點草,好消化。令人無法反駁。
現在人們對待中秋等團圓節日的態度不比從前,父親的老伙計們中,有幾位的兒女中秋并不回家,父親每逢中秋,中午都會把這幾位叔叔大爺叫來喝酒。他講話,收留“孤苦兒童”是做善事。幾位叔叔大爺笑罵幾句,把憤怒放到飯桌上,牛骨頭另外另多吃幾塊兒。
很多年前,父親每每說起別人家的孩子,眉目間全是羨慕嫉妒以及對我的不屑。認為似我這等回到家鄉小城市的孩子是沒出息的。近幾年,父親年老,往日的不屑變成了欣慰,對我的態度也發生了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在吃燉牛骨的席上和老伙計吹噓:你們看看我,咱吃個燉牛骨也有人打下手,你們不行吧?哈哈,孩子白養嘍。說完他倒是高興,諸位長輩把我呼來喝去,滿滿的報復。
今年中秋,我身體不適,不能和父親去內蒙采買牛骨頭。父親不會開車,只好天天去菜市場的肉攤子尋摸、等待,終于不負苦心人,讓他等來一副好牛骨。父親欣喜買下,讓攤主幫忙分割,自己背回家。向來注重形象的他,血水油水染了衣服也不知,回家先和我視頻,那意思是,沒你幫忙,老子也能買來好牛骨,老子沒老。
自覺不老,可吃燉牛骨時父親的飯量明顯不如從前,不是吃不下,而是他刻意控制,他說老了得注意身體,省的自己遭罪孩子受累。燉牛骨頭吃得少,酒也喝的少,誰都不用勸,他自己就控制了酒量,挺好。
昨天的燉牛骨頭剩下不少,父親說正好,這段時間每天熱一塊兒,天天有肉。在他心里,天天有肉的就是好日子。話說回來,天天有肉的日子,可不就是好日子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