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證照片泄露、房產證照片泄露危險嗎
來源:公安部網安局
明明沒注冊過公司
但人在家中坐
突然名下就多了一家“公司”?
先別開心
很可能是你的房產信息被泄露了
究竟怎么回事?
這還要從一個創業故事說起
5人組的“創業”故事
小高和小張是大學室友,現在如果問他們最想回到哪年,那一定是大學剛畢業那年。
2016年,G20杭州峰會的召開讓他們抓住了一波紅利。當時杭州城市能級提升,產業、人口發展勢頭迅猛,公寓樓成為很多人的選擇。站在風口處,他們與另外3名室友一拍即合,一畢業就合伙開了一家房產托管公司。
公司第一年就實現了盈利,但好景不長。這三年來,5人組的房產托管公司從盈利變成虧損,股權分分合合,離散伙只差一個契機。
不過散伙的契機沒來,“盤活”的機會來了。某天,一名姓金的男子在某房產交流群里添加了小高的微信,詢問他們有沒有興趣來場合作。
原來由于業務需求,5人組手里握著很多房東的房產證、身份證等材料,這些對于金某來說都是資源。
“怎么合作?”小高問。金某回答說他手底下有大量想要虛擬注冊公司的客人,但注冊也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是需要地址的。
“正好你們手里不是有信息,有房源,也有地址嗎,你賣給我,我給你錢。”
5個人一聽這是個沒有本錢的買賣,而且金某還對他們說按照面積來算錢,面積越大錢越多。
算了算一單就能賺個2000~4000元,何樂而不為?于是,5人組把合同、產證、身份證等等信息偷下來,將地址賣給了金某。
“金總”的崛起之路
金某收到這些信息心里也是樂開花了,他同時還聯系了多家房產托管的公司,還能弄到大量的公民房產信息。
原來,金某手里有一些“客人”,干的是不法勾當,有著虛擬注冊公司的需求,于是他幫人掛羊頭賣狗肉。
為了挖掘更多的“資源”,金某活躍在各大房產交流的微信群里,廣泛撒網,通過這項業務大賺了一筆。
信息被拿走注冊后,絕大部分的房主并沒有發現小高他們的勾當,有些即使發現了也沒有對這家托管公司進行起訴,這也讓5人組更加放開手腳來做這件事。
很快,這家托管公司從還債到盈利,其中將近一半的盈利都來自于販賣地址和信息這項“業務”。
就在小高拿著一批新房產地址準備在網絡上販賣時,被抓了個正著,原來警方早已盯上這伙人。
三層犯罪架構
一網打盡
杭州市公安局網警分局在工作時發現,余杭金某等人以財務咨詢公司的名義組織他人實施侵公犯罪,向杭州本地房產行業從業者收購大量公民個人房產證、身份證照片,用于虛擬注冊公司。
經偵查,警方明確了本案中信息者、地址轉賣商、財務公司三個層級的犯罪架構。
市網警分局立即會同余杭區分局組織精干力量,在杭州本地抓獲金某等20名犯罪嫌疑人。
目前,犯罪嫌疑人已全部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警方還查獲大量作案手機、電腦、及公民個人房產信息1000余條。
杭州房產行業活躍,從業人員較多。房東購置公寓樓等商用地產后,會將其托管給房屋托管公司收取租金,并簽訂協議時一并提供房產證、身份證復印件等證明材料。
部分托管公司人員為牟私利,一面將房產繼續對外出租賺取差價,一面以2900至4000元不等的價格將房產證、身份證照片售賣給打著“財務公司”旗號的金某團伙。
金某團伙在杭州房產圈內不斷滲透,大肆收購公民個人房產信息,同時承接虛擬注冊公司業務,偽造租房合同,使用虛假材料在工商部門申請注冊公司。
此類犯罪不僅嚴重侵犯了房東的個人信息權益,還帶來了巨大的責任風險,對本地市場的企業管理秩序、市場經濟環境,都造成了傷害。
【網警提醒】
廣大房東要注意保護自己的個人房產信息,與托管公司或中介公司簽訂協議時,一是要再三確認,不得在協議范圍外使用房東的房產信息。
二是簽署協議時提供的房產證、身份證照片,需加上“僅限租房使用”的水印,防止被犯罪分子用于其它用途。
三是時常關注自己名下房產的公司注冊情況,發現被異常注冊及時到工商部門警示,暫停該公司的工商業務。
四是當發現自己的個人信息被販賣或異常使用,及時到公安機關報案,提供線索。
圖片 | 網絡截圖
素材 | 浙江網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