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介紹會現場。中新網記者 郭軍 攝
據悉,近年來,廣東積極優化高等教育布局,提升科技創新人才供給。廣東高起點新建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深圳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東莞)、大灣區大學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推動設置深圳職業技術大學、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大學等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全省高校數量增至166所。引進國外理工科優勢高校來粵辦學,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已于2016年成立,并取得了一定的辦學成效,暨南大學伯明翰大學聯合學院等一批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相繼落地。
“十四五”以來,廣東新增3所“雙一流”建設高校、5所博士學位授權高校、8所碩士學位授權高校;250個學科入圍ESI全球排名前1%,37個學科入圍ESI全球排名前1‰,分別位居全國第三、第四位。
廣東圍繞現代化產業體系空間布局和重點細分領域,升級改造傳統專業,優先發展新興專業和人才緊缺專業。“十四五”以來,新增機器人、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本科專業點440多個,包括工業軟件、低空技術與工程、軟物質科學與工程等11種新專業13個本科專業點。指導高校打破學科院系壁壘,推進交叉融合培養,組建華工未來技術學院、廣美達芬奇設計學院、深理工算力微電子學院、廣外涉外律師學院等特色化學院,支持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設置四大樞紐和16個學域,鼓勵中大、華工、深大、南科大等實施大類招生,推廣書院制和項目制模式。
吳艷玲介紹稱,廣東聯合華為開展工業軟件人才培養協同攻堅,指導廣東工業大學、東莞理工學院在全國率先設置工業軟件本科專業,指導哈工大(深圳)等高校與華為聯合成立國家工業軟件產教融合共同體。實施基礎學科人才培養“長基計劃”,定向扶持88個基礎學科專業點和42個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建設。全面啟動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天璣計劃”,建設首批19個省級“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應用場景案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