琶洲南CBD項目。 供圖
步入位于廣州琶洲CBD核心區的琶洲南TOD項目,花園般的住宅區綠樹成蔭,400多棵喬木高低起伏;利用地勢高差打造的近1萬㎡中軸綠廊,貫穿在花園、水岸、社區和商業間。
傳統思維里,居住在城市核心區能享受城市發展的繁華以及交通的便捷,但往往也伴生著活動空間有限、噪音干擾、私密性較差等問題。《住宅項目規范》中“新建住宅建筑層高不低于3米”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點,恰恰體現了人們對告別逼仄居住環境的向往。
琶洲南CBD給出了更進一步的解答:在造型設計上推出大開間、寬陽臺的“超平面”建筑,在幕墻打造上深度應用隱框立面、窄邊框、側開窗等先進技術;70毫米的型材面寬,更是讓可視界面減少36%,實現無邊界視野與通風兼得。
在公區地面,一個細節令人印象深刻:常規垃圾站升級為智能化環保小屋,業主倒垃圾自動感應開關門,每天定期自動除臭,垃圾溢滿自動報警。
該項目相關負責人對記者介紹,當前樓盤間的競爭除了發生在消費者獲得感強的低容積率、高得房率等“看得見”的設計上,隔音、環保、節能、耐久等“看不見”的地方,更是各家花功夫、下成本提升的重點。
如其所言,不止于建筑標準,當前房企在推進“好房子”的建設過程中愈發關注居住價值。層高、得房率、隔音效果、全屋智能配套等要素均成了項目比拼發力點,玻璃幕墻、地下車庫、智慧生活、健康入住等也是展示“好房子”產品力的重要維度。
從“有房住”到“住好房”,這不只是民生福祉的進階需求,更是房地產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在新國標基礎上,多地正根據不同的地域特色,陸續出臺本地的相關導則和操作細則,推動“好房子”落地。
據58安居客研究院不完全統計,2024年,江蘇、遼寧、江西、重慶、福建、湖北、內蒙古、安徽、寧夏已發布“好房子”的設計規劃等文件;2025年上半年,吉林、河南、北京、山西、四川、貴州、浙江、湖北、甘肅、山東等也緊隨其后發布相關文件,共計19個省(直轄市、自治區)。
從全國范圍來看,各城市出臺的“好房子”文件呈現出聚焦群眾需求與居住舒適度、強調綠色低碳與智慧化、注重全生命周期管理、分類指導與差異化發展、推動技術創新與標準化以及政策激勵與支持等顯著特點。
市場正在悄然發生變化。據中指研究院數據,5月份,全國百城新建住宅均價受部分城市優質改善項目入市帶動,環比結構性上漲0.30%,同比上漲2.56%。
分析認為,“好房子”從概念走向現實,其領銜的改善項目,無疑將推動房地產市場從規模擴張邁向品質發展,為房地產市場進一步鞏固穩定態勢提供重要動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