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新疆西帕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作人員正將成批的雞蛋放上傳送帶。劉遠 攝
行走在新疆西帕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的觀光通道,透過玻璃可見各生產線車間內的大型設備正有序運轉,每個車間內最多僅有兩名工作人員操作儀器,均身著無菌防護服。王樂稱:“車間的數字化、自動化程度極高,50多道生產工序僅需30多名員工便能全部完成。”
經打蛋間、巴氏殺菌間的設備處理后,全蛋液、蛋白液、蛋黃液分別流入不同的無菌儲罐,隨后分別通過管道灌裝成各類餐飲專用蛋液產品。而蛋液經低溫噴霧干燥工藝處理后,則進一步轉化為細膩的全蛋粉、蛋黃粉、蛋白粉,將成為面食增韌劑、乳品營養強化劑的核心原料。
此外,借助公司研發與創新的生物梯度酶解技術、離子交換樹脂吸附技術、超臨界萃取技術等核心技術,還可從蛋白、蛋黃中提取出溶菌酶、水解卵清蛋白、白蛋白多肽、蛋黃球蛋白、蛋黃油、卵磷脂等雞蛋源性生物活性物質。這些物質附加值更高,具有營養補充、生理調節等功能,可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保健品等領域。
而在生產線終端,連蛋殼也可通過破碎機轉化為飼料級碳酸鈣顆粒,與蛋殼膜分離后分別送往養殖場和日化企業,真正實現“蛋殼做鈣源、殼膜入面膜”的全鏈條資源利用。
“每枚雞蛋內溶菌酶的含量占比僅為千分之三,因而該產品附加值頗高,都是按毫克添加到藥品、營養品等產品之中。”張偉稱:“雞蛋附加值的提升,是新疆西帕健康食品有限公司專注科研的結果。”
落地新疆兩年來,新疆西帕健康食品有限公司與江蘇江南大學、博樂市政府合作,共同成立了“絲路食品創新研究院”,圍繞雞蛋的營養元素展開應用開發和生物活性提取研究,產品正通過位于新疆博樂、廣東中山、山東乳山的三家工廠實現產業成果轉化,未來還將把市場拓展到中亞、俄羅斯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