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獎牌閃耀 看成都世運會“踐行低碳理念,架起友誼之橋”
【中國那些事兒】不止獎牌閃耀 看成都世運會“踐行低碳理念,架起友誼之橋”
中國日報網8月15日電 正在成都舉行的世界運動會將于本周日落幕,這場為期11天的體育盛會吸引了116個國家和地區的3942名運動員參與,參賽規模創歷史新高。從競技突破到文明交融,從環保實踐到長久合作,成都世運會的精彩不僅體現在競技層面,更在于其文化交流價值與可持續發展的示范意義。
國際世界運動會協會主席何塞·佩魯雷納高度評價了中國的專業性和職業精神,特別提及賽事的高上座率、世界級場館設施、高效便捷的交通網絡,以及運動員村出色的餐飲和運營質量,“我從很多運動員那里都聽到了這樣的反饋”。截至8月15日下午5時,中國體育代表團以25枚金牌、8枚銀牌和7枚銅牌的成績領跑獎牌榜。自賽事開幕以來,已有十余項紀錄被打破,展現了各國運動員的卓越表現。
“Pin會說話,盲盒藏情誼”:文創架起友誼橋梁
賽場之外,友誼的種子也因賽事而生根發芽。賽會文創產品正成為文化交流的“使者”,從盲盒、玩偶到徽章、冰箱貼,這些融入世運會會徽、火炬和吉祥物元素的產品廣受歡迎。源自大熊貓和川金絲猴的吉祥物“蜀寶”“錦仔”因自帶地域特色成為了“人氣王”。
志愿者川音“小青椒”楊同學分享了自己的經歷,通過徽章交換他結識了8個國家的朋友:“即便有語言障礙,這個舉動也能讓我們建立深厚聯系。”江蘇游客王女士則表示:“這些融合了四川特色與賽事元素的紀念品,是送給親友最有意義的禮物。”
此次賽事累計推出16大類共計500余款特許商品,開設了218個線下零售店(點),覆蓋了城市商業區、旅游景點和交通樞紐。成都高新區一家特許商店經理張玉軍表示,開幕式后日銷售額增長了3到4倍,外國游客尤其青睞胸針、冰箱貼和吉祥物盲盒。
一抹亮眼的“綠色”:可持續理念貫穿全程
本屆賽事將“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理念融入每個細節。27個競賽場館均采用“翻新或再利用”策略。例如,2024年國際乒聯混合團體世界杯的臨時建筑被改造為跆拳道和泰拳場地,大幅減少了新建場館需求。
具有52年歷史的成都城北體育館經過翻新后承辦舞蹈運動賽事。采用節能燈具和透水混凝土等環保措施。15個戶外場館設在公園和公共水域,將賽事融入成都“讓整個城市成為大公園”的目標愿景之中,賽后臨時設施將全部拆除并恢復原狀。
而成都體育學院采用租賃設備、可折疊家具和可轉換空間等創新方式,降低資源消耗。國際世運會協會與該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將深化體育研究、人才培養與文化交流,持續釋放賽事遺產價值。
(編譯:馬芮 編輯:齊磊 韓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