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的領導力何在?專家創新提出“共生領導力”
中新網上海8月16日電 (記者 陳靜)當人工智能深刻重塑組織形態,領導者如何駕馭變局?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復旦大學EMBA項目前學術主任包季鳴16日表示:“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領導力的本質是時代性。”
包季鳴領銜創作的新著《AI時代的領導力:理念與實操》植根中國企業管理實踐的著作,以創新的“圖書+智能體”形態,為時代之問提供破局路徑。《AI時代的領導力:理念與實操》分享會16日亮相2025上海書展。該書創新提出“共生領導力”理論框架,為中國企業在智能時代的轉型繪制全新導航圖。
深耕領導力學領域近30年的包季鳴,帶領團隊耗時三年淬煉出“共生領導力”范式。包季鳴指出,這絕非對傳統理論的修補,而是一場面向AI時代的系統性范式革命。《AI時代的領導力:理念與實操》勾勒出三大共生維度:人腦智能與機器智能的共生,要求領導者超越工具思維,將AI視為協作伙伴并理解其行為邏輯;傳統經濟與數字經濟的共生,推動組織打破固有邊界,構建開放敏捷的生態圈;企業個體與生態系統的共生,則需領導者以“融合共治”的姿態整合資源、創造價值。
該書創造性提出的“領導力操作系統”,以“定海神針”(決策)、“溝通神器”(聯結)、“生態地圖”(協作)、“創新格局”(突破)、“高效機制”(保障)五大行為技能為支柱,并輔以30余個即學即用的“領導力工具箱”。
“傳統教材出版之日,往往意味著知識固化之始,但領導力需要在實踐中持續進化。”《AI時代的領導力:理念與實操》的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原副總編輯劉子馨教授一語道破出版創新的核心訴求,“我們實現了出版形態的躍遷:從靜態的知識載體,進化為智慧生長的有機體”。劉子馨教授表示:“管理學經典的生命力,在于穿透時光的‘長版’而非速朽的‘暢銷’。”
據悉,該書出版范式突破在于與圖書深度綁定的“AI包老師”智能體。這個承載包季鳴教授核心管理思想的“數字分身”,可通過自然語言交互,為領導者提供個性化的問題診斷與解決思路。這種創新模式解決了管理學教育的根本矛盾——課堂教學需要系統化知識,而企業實踐面臨的是碎片化、突發性難題。“AI包老師”智能體作為24小時在線的領導力顧問,填補了從理論到實踐的鴻溝。復旦大學出版社原副總編輯徐惠平評價:“這不僅是出版形態的革命,更開創了知行合一的新范式。”
徐惠平說:“當AI重構產業格局與競爭邊界,勝負手已非技術本身,而在于領導者的認知升維。這本書及其衍生的智能生態,正是為中國企業量身打造、穿越不確定周期的動態導航圖。”
84歲的管理學界知名專家蔡來興指出:“當人類大量工作被替代,領導力的對象、內涵與形式將面臨根本性重塑。”他建議,應設立“領導力重點實驗室”,將階段性成果轉化為具有持續生命力的研究體系與知識基礎設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