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紅色文旅“熱”力全開 “紅色+”旅游業態煥新出彩
央視網消息:這個暑假,各地紅色旅游持續升溫,游客探訪革命遺跡、聆聽紅色故事。在旅游中感受家國情懷,融合科技與實景的新業態、新展陳,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數字演藝、舞臺劇等也深受游客青睞。
假期過半,貴州長征文化數字藝術館“紅飄帶”,游客依然絡繹不絕。血戰湘江、遵義會議、紅軍長征爬雪山、過草地等通過全息影像、虛擬現實、三維動畫、多媒體聲光電等數字科技手段逐一展開,觀眾與演員仿佛并肩“穿越”戰場。進入8月,這里平均每天接待游客數量超5000人次。
豐富游客體驗,增加在館游玩時間。“紅飄帶”的全域行浸數字演藝《紅飄帶·偉大征程》將演出時間調整為每天早九點半一直持續到晚上九點半,較平時的演出場次增加了一倍,并且在每周五周六晚20部主旋律電影對公眾免費開放。
沉浸式文藝演出讓紅色記憶可觸可感。在遵義,舞臺劇《偉大轉折》通過前沿舞臺科技與紅色故事的創新融合、為觀眾帶來沉浸式觀演體驗。暑期以來,該劇演出場次不斷增加,7月共演出160余場,最多時一天加演至7場。
熱度持續攀升 親子游 研學游成“主力”
播放視頻
畫中畫
不少家庭選擇帶孩子走進多地革命紀念館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聆聽紅色故事、感悟革命精神,在行走中傳承紅色基因。
暑期期間,由全國總工會組織的2025年工會夏令營研學活動走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正在展出的《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主題展覽,通過1525張歷史照片和3237件文物史料,全景式展現了抗戰的壯闊歷程,為青少年提供了鮮活的歷史教材。
各地充分依托當地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精心打造特色旅游線路,讓人們在游覽中汲取奮進力量,傳承紅色基因。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暑期游客絡繹不絕。游客們在一件件珍貴的歷史文物前駐足,仔細聆聽講解員的解說,一個個信念堅定、艱苦奮斗的感人故事讓前來參觀游客深受教育。在福建長汀,這里持續深化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相關史料、文物,借助科技手段,通過沉浸式互動體驗,開發特色精品課程等;同時,還將紅色舊址群、紅九軍團長征出發地等紅色景點串聯,打造一系列紅色研學精品旅游線路,讓紅色文化更可觀可感。
跟著演出去旅行 新創佳作致敬歷史
播放視頻
畫中畫
暑期期間,一大批抗戰題材文藝作品正全國多地上演,涵蓋京劇、話劇、舞劇、地方戲曲等多種藝術形式。以藝術魅力再現烽火歲月,讓觀眾在觀演后自發走革命紀念館、烈士陵園,到實地感悟歷史。
暑假期間,由沈陽雜技演藝集團創排的雜技劇《先聲》將登陸國家大劇院舞臺。該劇講述了以1931年春節前夕沈陽火車站秘密接應中共中央特派員的故事,匯集了軟鋼絲、舞獅、高蹺、騰空飛杠等30余項高難度雜技節目,并巧妙運用全景式背景幕墻及電影蒙太奇手法,再現林海雪原、沈陽街景等歷史場景。
近期,舞劇《楊家嶺的春天》在上海上演。舞劇從延安木刻版畫中汲取創作靈感,塑造了版畫家、文學家、音樂家、舞蹈家和小戰士五個典型藝術形象。他們帶著文藝創作工具,懷揣著投身革命的激情來到延安,和勞動人民同吃同住的生活場景,并將秧歌、民歌、腰鼓、嗩吶、剪紙等元素與舞蹈想融合,生動描繪了民間風情和楊家嶺寶塔山的延安風光。
國粹藝術譜寫烽火新篇,暑期期間,由北京京劇院打造的新編現代京劇《野火春風斗古城》精彩上演,全劇唱腔類型豐富,為各行當設計專屬唱段,以京劇藝術特有的唱念做打,刻畫英雄群像,再現華北古城地下斗爭的壯烈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