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積極踐行全球治理倡議 深入參與多邊漁業治理
中新網9月18日電 商務部18日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有記者問:我們了解到,世貿組織《漁業補貼協定》已于9月15日生效,請問協定的生效實施對于世貿組織和全球漁業資源有什么重要意義?我國在履約方面應擔負什么國際責任?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指出,全球漁業治理是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話題。9月15日,世貿組織第一份旨在實現環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協定——《漁業補貼協定》正式生效實施,這是多邊貿易體制和全球漁業治理的重要事件,意義重大。
對于世貿組織而言,《漁業補貼協定》在2022年6月世貿組織第12屆部長級會議上達成,是世貿組織談判歷時最長的多邊協定,經歷了十分艱苦復雜的談判歷程。該協定在當前世貿組織正遭遇單邊主義嚴峻挑戰背景下,僅用3年多時間即生效實施,是包括中國在內絕大多數世貿組織成員堅定維護世貿組織、積極踐行多邊承諾的集體行動,有力提振世貿組織的相關性和權威性,有力增強國際社會對世貿組織的信心,將為世貿組織各項工作注入新動力。
協定制定了具有約束力的補貼多邊紀律,要求各成員履行漁業補貼和管理政策透明度、提高漁業執法和漁業資源可持續評估能力等義務。協定的實施將有助于促進全球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成員漁業資源長期科學養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何亞東表示,中國是全球海洋漁業大國,也是全球漁業可持續發展的積極倡導者和踐行者。中國于2023年6月27日批準接受該協定,是率先完成批約程序的世貿組織主要成員。我們以世貿組織為平臺,積極踐行全球治理倡議,深入參與多邊漁業治理。協定生效實施后,中國將認真履行協定各項義務,與其他世貿組織成員一道,共同維護全球海洋資源可持續發展,努力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助力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