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后故宮地面無積水 最主要原因是有較完善的排水系統
7月20日,北京大部遭遇暴雨,部分地區大暴雨,積水隨處可見。然而,雨中的故宮卻幾乎沒有什么積水。19至20日,北京遭遇了今年入汛以來的最強一輪降雨過程。來自氣象部門的數據顯示,這次強降雨過程,北京全市平均降雨量已經超過四年前的“7·21”暴雨,影響范圍之廣、社會關注度之高也堪比“7·21”。
北京大雨,多處積水嚴重,紫禁城卻幸免于難。為什么?故宮工作人員介紹,最主要原因是有較完善的排水系統。據介紹,故宮是在明永樂年間營建,宮殿建筑連檐接棟,每座院落的地面都用青磚鋪墁,完整的排水系統,加之歷年的淘挖養護,幾百年來排水效果良好。故宮專家分析,紫禁城排水好首先得益于巧妙的“泛水”設計。故宮的地面順應北京地區西北高、東南低的走勢,整體走勢呈北高南低、中間高兩邊低,而且略有坡度,使積水能緩慢排泄。以前三殿為例,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坐落在三層臺基之上,在臺基四周欄桿底部,有排放雨水的孔洞,每根望柱下還有一個雕琢精美的石龍頭,其口內為鑿通的圓孔,也是排水的孔道。雨水逐層下落,使得臺面無積水。另外,還要歸功于故宮內縱橫交錯的溝渠和精心的暗溝設計。據介紹故宮的整個排水系統是統籌規劃的,院落的周邊設有明溝,院落的雨水匯入明溝,再由明溝排入暗溝。地下暗溝縱橫交錯、四通八達,雨水排入暗溝以后,再由支溝匯集到干溝,經干溝排入內金水河。內金水河自西北向東南流經大半個故宮,在故宮東南角流出,匯入護城河,護城河又與北京城水系相連,消化吸納故宮的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