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山下、一條江邊
一群船工、一聲號子
一句鄉音、一首童謠
是對大山眷戀
是對川江的敬畏
是對自然和生活的向往……
一場父子倆超越時空的對話
在峽谷里傳的很遠
川江號子的蕩氣回腸
似濃烈的土酒
是似妹子的芳香
纖夫的繩子是剪不斷的想念……
我站在碼頭上吆喝
是十里八村伙伴們的相約
一人唱萬人嗬的吶喊
是大山寂寞的回應
是烏江深情的暢想……
山道上馬幫的行走
帶走漸行漸遠的駝鈴
鳥語花香鄉村
雞鴨遍地牛羊成群
母女哭嫁的喜樂人生
滑桿七上八下的舞動
讓我在堅守的世界里感動
太陽落了月亮升起來了
千年百年的記憶遠了
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相融了
父親的內心深處依然忘記不了
行船遇見的妹子和月光下的依偎
依然忘記不了號子的約會
《印象武隆》是最能讓我思考的一部作品,一部依托2006年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川江號子等為元素的旅游演藝作品。作品情節和故事主線清晰,音樂結構合理,大氣清新,旋律獨特,大量民間音樂符號的使用,讓音樂感染力和穿透力強。
舞美和道具的設計簡潔,合理,與主題吻合。舞蹈地域特色明顯,令人耳目一新。旁白與對話大量使用現場的原聲,號子演唱和舞蹈表演大量使用觀眾容易接受的參與方式,拉近了觀眾與舞臺、與演員的距離。使觀眾的參與感,體驗感,滿足感加強,使劇中的號子、哭嫁、抬滑桿、跑馬幫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民俗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宣傳與推廣。讓傳統與時尚結合,場景與體驗結合,聽覺與視覺結合,營造出美輪美奐,走心感人的環境。
《印象武隆》,我為你感動,我為你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