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伯族援疆醫生:將中醫魅力傳播到更遠的地方
中新網烏魯木齊1月18日電 (記者 朱景朝)18日上午,是新疆兵團醫院北京援疆專家郭永紅坐診的時間。當地時間8時許,記者來到醫院大廳,咨詢臺的服務員告訴記者,如果沒有預約就看不成了,當天掛號的10個名額已滿。“郭大夫援疆就要期滿回北京了,要抓緊。”
“我是錫伯族新一代援疆干部”
郭永紅出生在新疆伊犁,后來到北京求學、工作。2014年9月作為第八批援疆干部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醫院擔任中醫科副主任、中醫婦科主任。
作為錫伯族醫學博士后,郭永紅師承名老中醫李光榮,任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從事中醫婦科臨床和教學工作20余年。擅長不孕、子宮內膜異位癥、月經病、婦科腫瘤等疾病的診斷及治療。
新疆錫伯族聚居在伊犁察布察爾縣,公元1764年,4295名錫伯族官兵及眷屬從東北沈陽西遷至新疆伊犁,在此戍邊屯墾,至今已逾250年。錫伯族能歌善舞且喜愛騎馬射箭,享有“射箭民族”的美譽。郭永紅笑著說,“錫伯族的祖先很早就援疆,自己算是是錫伯族新一代援疆干部。”
“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中醫這么神奇”
郭永紅坐診的中醫婦科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醫院3樓。記者看到,一大早,排隊等待就診已不下30位。其中的鄭女士2周前就預約了,想在郭永紅回京前陪老伴做最后一次復查。
鄭女士的老伴患胰腺癌,2015年1月在經過多次放療、化療后,身體極度虛弱,想看中醫,聽說該院有一位北京來的專家,抱著試一試的心理,來到中醫科找到郭大夫,沒成想服藥1個月后,老伴食欲大增,精神好轉,能走路活動了。
“這是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中醫這么神奇”鄭女士告訴中新網記者,老伴的療效讓她對郭大夫的醫術信服無比,接著就說服她40歲仍未能生育的女兒投醫郭大夫,后來女兒懷孕了并在2015年感恩節那天誕下一枚男嬰。
據不完全統計,郭永紅援疆近一年半的時間里,接診患者3000人次,為他們解除了許多疑難雜癥。
曾為哈國總理父親把脈
郭永紅是國務院僑辦中醫專家庫成員,2015年6月,她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外事僑務辦公室邀請,作為中醫專家成員參加“中華醫學義診團”,出訪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哈薩克斯坦三國慰僑義診,將中醫的魅力傳播到了更遠的地方。
在土耳其的哈薩克村,僑胞都住在蒙古包,那里醫療條件很差,義診團到達后,給村里男女老少都義診了一遍,還給他們留下了一些必需藥物。
郭永紅說,在出訪期間,應中國駐土耳其郁向陽大使的邀請,她專程為土耳其資深議員進行中醫保健健康咨詢義診;此外,她還為哈薩克斯坦總理馬西莫夫的父親把脈診療,交流中醫養生保健知識。“他們為中醫點了贊”。
“要中西醫結合避免中醫神化”
郭永紅認為,中醫診斷要結合西醫的化驗檢查,她要求病人要帶上以前所有的檢查報告單,再進行看舌、問診、聽診等中醫診斷程序,避免誤診。
她給記者講了一個病例,一位患子宮肌瘤患者找到她要求完全使用中醫治療,在看過檢查報告單后,她認為肌瘤太大,必須切除2/3,再用中醫調理,“中醫不能大包大攬,不能將中醫神化”。
郭永紅帶了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哈密紅星農場醫院醫生閆惠萍,現已回到原單位,并開設了中醫婦科專科門診,成為醫院里最難掛號的醫生。另一個徒弟焦娜和郭大夫同在中醫婦科,仍然每天跟班學習。
焦娜說,郭大夫的專業精神和高尚的醫德令她敬佩。“她研發調配了一個中藥處方和醫院里的電療儀等理療設備結合起來,能消除患者的盆腔炎等慢性疾病。為病人提供更多的治療服務是她的最大樂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