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九成以上大學生參與過捐款等公益活動
中新網北京1月21日電(記者 張希敏)中國扶貧基金會21日在北京發布《2015年度大學生公益現狀調查報告》稱,2015年度,九成以上大學生參與過捐款、捐物、獻血、志愿服務等公益活動,志愿服務成為大學生參與度最高的公益類型。
中國扶貧基金副秘書長陳紅濤在當日召開的第四屆全國高校公益論壇上發布《2015年度大學生公益現狀調查報告》時說,此次調查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涉及中國大陸所有省份的大學在讀學生,范圍涵蓋大學一年級至研究生,主要調查高校大學生2015年年度的公益現狀。
報告顯示,2015年度,44%的受調查大學生實際參與了捐款, 參與捐款大學生的年度捐款平均額為149元人民幣 , 受調查大學生的年度捐款平均額為66元。
報告顯示,大學生對中國公益充滿信心。58%的大學生認為中國公益出于上升期,35%大學生明確表示有意愿畢業后從事公益工作。
報告稱,志愿服務類型理想與現實存在一定的差異。調查顯示35%的學生最希望參與的志愿服務類型是支教志愿者,而在現實中參加的志愿服務中,參與支教志愿者的比例僅有16%;慰問弱勢群體在志愿服務類型理想中排第五位,占27%,但卻是大學生現實當中參與志愿服務最多的一項,占38%。
報告顯示,在大學生公益活動組織者中公益機構、企業等校外社會力量參與不足。大學生通過公益機構、政府、企業參與公益活動的占比分別為18%、3%、1%。
據介紹,近年來,隨著大學生社會參與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日益提高,高校公益社團蓬勃涌現,呈現燎原之勢,吸引了許多大學生參與進來。高校公益社團培養了一大批青年志愿者,已成為中國從事志愿服務隊伍的中堅力量,甚至有些學生將投身公益事業作為人生道路上的重要選擇。
中國扶貧基金會秘書長劉文奎表示,該會一直致力于支持大學生公益發展,2002年啟動新長城大學生自強項目,目前已在高校指導成立104所新長城自強社。2012年啟動公益未來項目,通過該平臺支持高校公益社團發展,從而帶動更多大學生參與到公益事業中來,目前平臺入駐社團已超過600個。
中國扶貧基金會副會長江紹高說,作為公益未來項目品牌活動,全國高校公益論壇已成功舉辦了三屆。論壇邀請業界專家和愛心企業的代表,通過觀點和思想的碰撞、討論,形成內容豐富、觀點鮮明、成果豐碩的理論成果,開拓高校公益社團學生參與公益的思維,促進青年大學生了解公益慈善,培育現代公益理念,促成更多的企業可持續地助力高校公益,從而推動中國公益未來的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