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年內基本消除141個河段黑臭水體
中新網北京1月26日電 (記者 曾鼐)北京水資源形勢嚴峻。北京市水務局局長金樹東26日在市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全市達到黑臭水體的共有141個河段,2016年將完成60個河段的治理,2018年底將在全市基本消除黑臭水體。
北京是個嚴重缺水的城市。資料顯示,北京人均水資源量僅有100立方米左右,是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1/20。2014年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全線竣工,“南水”進京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首都水資源長期緊缺的局面。但因歷史欠賬太多,水環境治理依然不容樂觀。
北京市水務局局長金樹東26日表示,北京將在全面完成第一個三年治污行動方案的基礎上,制定并加快實施第二個三年治污行動方案,以流域水環境改善為主線,以截污、治污為核心,打好“中心城區、行政副中心、城鄉結合部、水源保護區和民俗旅游區村莊”四個重點戰役,加快污水收集處理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
預計到2019年,全市污水處理率將達到94%,中心城和行政副中心率先實現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污水基本實現全處理,確保城鄉結合部村莊、水源地村莊、民俗旅游村等重點村莊實現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基本消除污水直排入河現象。
金樹東表示,2017年底要消除全市建成區、行政副中心及上游地區黑臭水體,2018年底基本消除全市黑臭水體,提前完成國務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治理任務。
“要堅持把地下水管起來。”金樹東說,北京市地下水年開采量從2004年的27億立方米減少到20億立方米,以南水北調中線通水為契機,按照“喝存補”優先原則,加強水資源優化配置;推進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整治,加大廢棄機井封填和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力度,從源頭上保護水生態環境。
此外,他強調,北京要堅持把再生水用起來,積極開辟城市“第二水源”;不斷完善污水收集系統,新增污水處理配套管線和沿河截污管線1290公里;以清河、涼水河、通惠河、蕭太后河等流域為重點,著力消除污水直排入河,通過中小河道治理封堵大小污水口900余個。
2015年,北京市再生水利用量9.5億立方米,成為穩定可靠的“第二水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