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
F-22“猛禽”,美國全球軍事霸權的保證,也是美國科技遙遙領先的象征。
殲-20“威龍”,中國跨越式發(fā)展乃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縮影,承載著國人沉甸甸的希冀。
兩款重型制空戰(zhàn)斗機,一款精悍緊湊,一款優(yōu)雅修長,就像這兩個國家的圖騰——鷹與龍。它們之間的對決可以決定制空權的歸屬,乃至決定戰(zhàn)場主動權——就像古典史詩中的英雄那樣。
日本防衛(wèi)省22日稱,美軍在東京橫田空軍基地部署了14架F-22。它們是在16日蔡英文贏得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后到達日本的。此舉針對誰,不言而喻。
此前幾日,編號為2102的殲-20在網(wǎng)上曝光,與去年底曝光的2101號采用同樣的黃色底漆涂裝,軍事專家尹卓認為這意味著殲-20已開始進行定型試飛,距批量生產已經不遠。
本期錢報軍情版,就來探討一下“鷹龍對決”這個中國軍迷最為癡迷沒有之一的話題。
電子技術:
殲-20占優(yōu)
光電探測可反隱身
近日,央視《今日關注》節(jié)目高調關注殲-20的最新進展。作為嘉賓的尹卓少將直言,殲-20技術水平與F-22毫無疑問不存在代差,無論是隱身性能、武器性能及數(shù)字化飛控系統(tǒng)都是如此,但在技術成熟度上還存在差距。但他強調,殲-20有后發(fā)優(yōu)勢,在電子元器件上可能會比F-22好一些。
對此,軍情觀察員劉曉非對記者解釋說,中國軍工電子技術近些年發(fā)展神速,由王小謨院士領軍研發(fā)的有源相控陣雷達,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勢頭非常迅猛。殲-20采用的雷達航電技術應該可以達到美國最新F-35的層次,優(yōu)于20年前開發(fā)的F-22的機載設備并不奇怪。
而且,殲-20機頭下方有一套EOTS光電探測系統(tǒng),可利用其進行精確對地打擊,這是F-22所不具備的,F(xiàn)-22因為機身太過緊湊,沒有空間容納EOTS。
“更先進的雷達,加上光電探測系統(tǒng),使殲-20的綜合探測能力更豐富,反隱身能力可能優(yōu)于F-22?!眲苑钦f,“在某些情況下譬如低空、下視等雷達回波雜亂的環(huán)境下,殲-20憑借與F-35一樣的光電探測能力,對隱身目標的發(fā)現(xiàn)距離很可能比雷達更遠,畢竟隱身目標的紅外特征很難隱藏?!?/p>
隱身性能:
F-22尾部隱身更好
更全面
五代機的通俗名稱是“隱身戰(zhàn)機”,無疑,最關鍵的評價標準是隱身性能。F-22與殲-20都有全面隱身設計的機體,同樣采用S形進氣道、氣動面邊緣平行、鋸齒狀蓋板等隱身措施,把前半球和側面的雷達反射面積控制在很低水平。
很多人都對殲-20鴨式布局的前翼有意見,認為機頭兩側的這兩片會顯著增大雷達反射面積。但是有軍事專家科普稱,由于殲-20的前翼采用高強度復合材料,具備很好的透波性,再加上隱身涂層,其實影響不大。
但是,殲-20的尾部隱身設計明顯不如F-22。F-22采用鋸齒狀方形二元噴口,雷達隱身做得十分徹底。而殲-20依舊采用常規(guī)圓形尾噴口,盡管連接處做了鋸齒狀處理,但作用有限。為此,殲-20的設計師用兩片腹鰭來遮蓋噴口,但實效如何有待觀察。
載彈能力:
F-22對空導彈多
殲-20對地手段全
為了保持隱身外形,五代機一般把彈藥裝在機身里。“螺螄殼里做道場”,極為考驗設計團隊的功夫。
兩款戰(zhàn)機的彈艙布局接近,兩側分別有一個小彈艙,各裝一枚空對空格斗彈。殲-20有個獨門絕技——把掛架格斗彈伸到外面后,彈艙門可以關上,以減少艙門開啟增加的阻力和對隱身的破壞。這使得近距格斗中,殲-20發(fā)射導彈的反應速度比F-22更快,除非后者愿意始終開著彈艙門格斗,如同帶著個拖油瓶。
而最重要的腹部彈艙,F(xiàn)-22的優(yōu)勢是可以掛6枚AIM-120中距空空導彈,而殲-20僅能掛4枚。當然中國的霹靂-12比AIM-120尺寸更大。不過,F(xiàn)-22早期試飛時腹部也只掛4枚導彈,考慮到殲-20彈艙比F-22更深,如導彈彈翼可以折疊,交錯著掛6枚霹靂-12也不難實現(xiàn)。
由于F-22的設計思路是爭奪空中優(yōu)勢,其彈艙設計得太淺,裝不下多數(shù)對地攻擊彈藥,僅能塞進454公斤的制導炸彈。而殲-20彈艙更深更長,顯然可以裝下多種空地、空艦武器。
劉曉非分析稱,隱身機之間的空戰(zhàn),因為相互發(fā)現(xiàn)距離縮短,中距彈的作用可能大為下降。所以,先發(fā)現(xiàn)對手的能力,很可能比攜彈量更重要。
機動性:
殲-20潛力巨大
受制于“心臟病”暫處下風
殲-20的氣動布局是史無前例的——鴨翼+邊條+DSI進氣道+全動垂直尾翼,為亞音速機動性奠定了良好基礎。同時,較小的翼展、較薄的機翼、修長的機身及較小的全動垂尾,都有利于減小超音速阻力。煞費苦心的設計,讓殲-20無論亞音速還是超音速性能,都有非常大的潛力。這是常規(guī)布局的F-22所不具備的。
此時,不能不提令人痛心的“心臟病”——發(fā)動機。據(jù)俄軍工綜合體網(wǎng)站2014年3月報道,用于試驗的首批量產型殲-20配裝俄制AL-31F-M1(加力推力13.5噸)或AL-31F-M2(推力14.3噸)。兩型發(fā)動機都是在AL-31F基礎上小幅改進的,除推力提高,耗油量降低,使用壽命還增加到4000小時以上。
即使如此,“黃皮”殲-20的動力與F-22的F119發(fā)動機(加力推力15.7噸、推重比10.5)還是沒法比的。另外,最新版殲-20也沒有采用發(fā)動機矢量推進技術。
劉曉非坦言,動力問題使目前殲-20的機動性無法抗衡F-22,實現(xiàn)超音速巡航也比較困難,對殲-20空戰(zhàn)能力構成明顯負面影響。只有為殲-20配套的渦扇-15發(fā)動機進展順利,全狀態(tài)的殲-20戰(zhàn)斗機有望在2020年左右服役,才能實現(xiàn)機動性的飛躍。
不過,美國《國家利益》網(wǎng)站2015年4月發(fā)文認為,殲-20可以不開加力實現(xiàn)長時間超音速巡航,“以消耗極少燃料的超音速飛行500多公里”,從而大幅增加空空導彈的動力射程,這使其可以壓制美航母上的F/A-18、甚至F-35C隱身戰(zhàn)機。
作戰(zhàn)半徑:
殲-20油量多航程遠
短腿讓F-22很痛苦
殲-20擁有長達20米出頭的機身,坊間普遍認為其機體內燃油攜帶量巨大,滯空時間和作戰(zhàn)半徑出眾,使其攻防兼?zhèn)洌蓜偃螄练揽?、遠程截擊、爭奪空優(yōu)、長途對地對海打擊等各種任務,甚至憑借隱身、超音速巡航和大航程扮演消滅敵方預警機和加油機等高價值目標的“刺客”角色。
由于F-22當初設定的戰(zhàn)場是在空域狹窄、機場密度極大的西歐,其內油較少,作戰(zhàn)半徑短。當F-22來到遼闊的西太平洋面對中國,這成了它的一大短板。據(jù)悉,美軍有個作戰(zhàn)預案,是在第一島鏈基地在解放軍火箭軍和??哲姶驌粝率芎?,F(xiàn)-22從關島基地起飛,前往臺?;蚰虾?zhàn)區(qū)執(zhí)行任務后返回,一次出動居然要進行6次空中加油!這對任何飛行員都是折磨,可見美軍是何等尷尬。
“隱身戰(zhàn)斗機更多扮演踢門的角色,更大的航程意味著更大的打擊縱深,將迫使對手的作戰(zhàn)體系更遠離我方才能換取安全?!眲苑钦J為,這必然大大制約對方的干涉和介入能力。(屠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