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有啥用_國際空間站有何用
空間站建設,是自美國阿波羅登月后人類向太空進軍的又一壯舉。前蘇聯在空間站發展方面捷足先登,經歷了“禮炮號”、“和平號”等三代空間站的建設。美國也緊跟其后發展了“天空實驗室”空間站。由于花費巨大,現在西方大國使用的是在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基礎上,由多國建立的“國際空間站”。中國在面臨西方大國技術封鎖的不利情況下,利用后發優勢,一步一個腳印,獨立自主發展了中國“天宮”空間站,在人類探索太空的領域留下了中國人的足跡。此外,還有其他一些國家也制定了本國的太空發展計劃。
蘇聯禮炮號空間站
美國天空實驗室
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
中國天宮空間站
到底是什么讓人類魂牽夢繞,如此孜孜不倦,前赴后繼?因為人類生存和發展面臨了巨大挑戰。人類的歷史從古猿邁入能人那一天算起也不過180萬年,而與138億年的浩瀚宇宙發展史相比,人類顯得那么微不足道。世界進入21世紀,有了飛機、高鐵、輪船、飛船,人類能上天能下海,南極北極都留下人類探索的足跡,似乎無所不能,但我們也面臨人口激增,資源枯竭,環境惡化的窘境,人類未來該往何處去,我們拿什么拯救人類,天外是否還有天,至今尚無法回答。
由于在400公里的高空,甚至更遠些,微重力條件下會呈現一個新穎物理世界,發現了地球上無法實現的現象,而開展太空活動或許能夠撥開迷霧,解開一些謎團,為人類生存指出一條明道。
從各國建造空間站的初衷看,不外乎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目的。
一是應對能源危機。太空出現了神奇的現象,水不再往低處流,液體中不同密度成分不會發生沉淀,水和蠟燭燃燒會呈球狀等,研究空間燃燒科學,有助于提高燃燒效率,應對能源危機。
二是研究發展生物和航天醫學。太空可以深入研究輻射條件下各種生理和生物的變化,增進對人類自身起源的認識,為發展地基生物技術提供支持。
三是開展觀測技術試驗。可以了解地球資源、地質地貌、水文變化,支撐社會經濟生活發展。
四是生產出地面難以完成的產品。探索出消除地面產品生產缺陷的方法,突破產品加工瓶頸,提高產品制備質量,提高產量,應對資源危機。
此外,由于它的在軌優勢,可作為飛往月球、火星等各大行星的過渡站、加油站、換乘站和供應站。也可以發揮偵察、照相、指揮控制、協調聯絡等其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