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不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主題詞、哪一個不是社會價值觀主題詞
來源:邢臺市橋東區人民政府網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
核心提示
自由:科學揭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規定和最高理想
自由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共同成果,是人類價值認識中的共識元素,是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把自由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既高度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承接人類文明發展的這一共同成果和人類社會的這一共同價值追求,又高度體現了現實目標與理想目標的有機統一。
(一)自由是社會主義價值的本質規定和理想追求。
自由——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馬克思說:“我們的目的是要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這種制度將……給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方面既要高揚共產主義價值理想的光輝旗幟;另一方面又要結合發展階段的實際,辯證認識自由與必然的關系,反對抽象意義上的“自由”和自由主義。
(二)自由是人類共同的理想價值追求。
自由是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人類共同價值觀中最具有魅力的核心價值。自由為科學社會主義所傳承,是全面的、完整的、真實的人類自由的象征,是引領社會發展進步的精神旗幟。
(三)自由具有社會主義實踐基礎和認同基礎。
自由對民族而言指國家獨立、民族自主,對個人而言指人民翻身解放、個性獲得發展。自由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具有廣泛認同的現實基礎。
(四)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自由觀具有重大意義。
自由:人類的夢想,永恒的追求
自由是人類的天性,不分出身、種族、文化背景、信仰、貧富、性格、智力水平,是人全面發展的前提,也是人類創造幸福、生命尊嚴的基礎和源泉。作為人無可爭議的基本權利和屬性,自由是指人在社會關系中的狀態,即個人從外界種種束縛中解放出來,不受他人的奴役、支配,具有自覺、自愿、自主的意志與行為自由,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興趣和愛好,發展自己多方面的才能,充分展示和發展自己的個性,這就是馬克思所講的“個人的獨創的和自由的發展”、“全部才能的自由發展”,在繼承資本主義已取得的各種自由的基礎上,社會主義進一步發展自由、提高自由,使勞動人民得到自由全面發展,在勞動中能夠自由創新,朝著建立“自由人聯合體”的方向前進。
自由:人類生存的本質追求
人類追求自由,就像享受陽光、呼吸空氣一樣,與生俱來。當人類走出原始森林,進入階級社會,一些人淪為另一些人的奴隸和附庸,自由便有了新的含義——不受人支配,人人平等。縱觀人類漫長的發展史,實質上就是一部追求自由的奮斗史。古今中外,無數仁人志士,為追求自由,拋頭顱、灑熱血,描繪出一幅幅壯麗的畫卷,自由,也因此成為人類最美麗的語言詞匯之一。
從原始社會發展至今,人類一次次地超越自身,在自由之路上勇敢前行,也不斷給自由添加新的內涵。喪失自由,是世間對人最嚴厲的懲罰。一個受壓迫、被奴役的人,固然沒有尊嚴可言,但錦衣玉食而失去自由的人,又何來尊嚴?
作為權利與義務的復合體,人需要自由地思想、說話、交流,自由地生活和工作。自由是人尊嚴的需要,更是人本能的需要,是人的基本權利。
從純粹的自由觀點看,自由就是一種不受任何外在限制的理念和意志的外化及任意作為。一切違背這種理念和意志的外在限制,都不是自由本身合乎邏輯的要求。從本質上說,個人自由首先是指決定和意志的自由,其次才是行動和環境的自由。事實上,自由是一種權利,在本質上應該以理性和自律為基礎,而不能僅僅依靠外在的約束。絕對的自由是無處可覓、也無須尋覓的。不加限制的自由最終將物極必反,走向自己的反面,極端自由等于沒有自由。盡管如此,不能因為同濫用自由作斗爭而完全廢止和取消自由,正如不能因噎廢食一樣——自由正是一件有待完善的好事,而不是有待廢除的壞事。因此,為了真正享有自由,就必須對自由加以適當限制;而且,只有為著自由本身的目的,才能對自由加以必要的限制。毫無疑問,法律和政府的目的,應當是保障和擴大自由,而不是限制和取消自由。
個人只有擁有自由,才能真正成其為人。沒有自由,則個人的權利、責任和義務就無從談起。自由之所以高于生命,就是因為自由存在于人的本質之中。事實證明,一切奴隸狀態都是使人異化的根源。因此,一旦失去了自由,人就不再成其為人,生命本身也就立即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成為一種名副其實的負擔。
自由:人類價值的共同追求
自由與規則相輔相成,沒有規則約束的自由,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世上沒有絕對的自由。自由是個讓人眼睛發亮的詞匯。自由是人類價值的共同追求,自由與人不可分離,自由的問題就是人的問題。人離不開社會,在這個社會中,人人都想最大限度地求得自由、幸福和發展。從原始人直到今天,不管與人斗還是與天地自然斗,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追求自由。從不斷改善生存的自然環境,到社會制度的不斷變革,都是出于對自由的渴望。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物質財富的不斷創造積累,都是追求自由的結果。渴望自由的強度越大,對人際關系的質量和對創造超越自身條件的要求就越高。人類便是在追求自由的過程中爆發能量和創造力,不斷推動自身的發展進步。
既然追求自由是生命活動的根本目的,那么人類獲取自由的基本途徑,是對規律的深刻了解與自覺應用,從而達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真正和諧。正如毛澤東所說:“人類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歷史。”有依賴,就沒有自由,有恐懼,同樣也沒有自由。依賴是因需求而生的,是要得到;而恐懼源于環境威脅,是怕失去。所以,無論是“要得到”還是“怕失去”,都是主體不自由的原因。但是,無論針對哪一種原因產生的約束,人類的基本應對方法只有兩種,一種是改變自我,以適應環境;另外一種就是改造環境,以滿足自我。如果以絕對的自我為中心,那么生命是孤獨的,每一個生命都獨一無二地存在于這個世界,至于其他別的生命,只是自我生存環境中的一個元素,也是環境的一部分。因此,多少人苦苦地追求著自由,有時人們把它看得比生命還重要,“不自由,毋寧死”。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匈牙利著名詩人裴多菲的這首詩已家喻戶曉,它之所以廣為人知,一個重要原因莫過于寫出了人們對自由追求的那種執著和義無反顧的精神。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失去了獨立和自由,還算得上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嗎?人也如此。放棄了生命,是源于對自由的熱愛;放棄了圓滿,是源于對自由的追求。所以,自由必須有制度保障,人民只有共同建立公正、平等的保護每個社會成員的法律,自由才能真正實現。人們遵循自己制定的法律和制度,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可逾越和凌駕其上。
當然,自由的本義并不是為所欲為。盧梭說:“人是生而自由的,但無處不在枷鎖之中。”除非因自私而設置的枷鎖之外,枷鎖是無可指責的。枷鎖有時像體育比賽,必要的限制正是強弱者的分界線。有時像飛馳的列車,軌道正是飛馳的根基。交通規則中的紅燈,通常是限制自由的,但這種限制正是給予更多自由的保證。由此可見,人要的自由是有序的自由,而不是無序的自由,人要的自由是公共的自由,而不是狹隘的自由。無序自由所帶來的嚴重后果,通常會限制更多自由。法律這種看似限制人自由的東西,也正是給大多數人自由的保證。
自由:人類發展的最高追求
穿越歷史的時空,無數革命先烈為自由而戰,終于在1949年10月1日,從天安門城樓傳來振奮人心的宣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人民自由了!如今,距離那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已有60多年了。在中國的領導下,我國正一步步走向繁榮,走向富強!
毫無疑問,爭取自由、民主、人權,實現人的自由平等發展,是人類發展的最高追求。如果把民主還原到作為其基礎的自由之上的話,則可以看到,馬克思、恩格斯在描繪人類歷史的發展軌跡時,指出了從必然世界走向自由世界的總的歷史趨勢,并作出了人類把這一必然的歷史趨勢轉化為自覺行動的路徑設計。也許走向自由世界的路徑是有多條的,但是,馬克思、恩格斯所提示的這一歷史趨勢則是不容置疑的。從理論上講,在社會主義社會,人們擺脫了資產階級的壓迫和剝削,獲得了當家做主的權利,生產力得到極大解放和發展,人們逐步擺脫自然的制約,獲得自由發展的空間。但是,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是建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廢墟上的,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清除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消極因素,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爭取自由、民主、人權,依然是人們的重要價值追求,但這種價值追求相對于西方資本主義的自由、民主和人權,已經具有質的飛躍。我國的自由、民主和人權事業的進步,是自覺的、有序的、面向全國人民的。
社會主義的一般本質,是每個人的自由發展、平等發展和全面發展。這一本質在當代中國的實現形式,就是每個人從人和物的依附關系或人的依賴中解放出來,確立獨立人格。這就內在地要求改革與創新,只有不斷進行改革與創新,打破舊體制的束縛,才能把人從對各種人的依附關系中解放出來。人的全面自由的發展,是社會主義區別于其他社會形態的本質規定,是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對自己本質的真正占有,是人的徹底解放,因而,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是社會主義國家凝聚民心民力的重要精神力量和精神紐帶,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靈魂和最高層面。
自由、民主、人權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應有之義,但它只是社會主義最根本的價值追求——公平正義和共同富裕所包含的內容。歷史發展是新陳代謝的不息過程,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也是一個由初級階段向高級階段不斷前進的過程。正因為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都要受到生產力水準與交往程度的限制,人們的發展就不可能是孤立的行為,它必然與社會和群體的發展緊緊結合在一起。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促進人民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全面實現現代化,實現“中國夢”,必須做到以人為本,進而追求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人們不應諱談自由、民主、人權,而是要超越資產階級的自由、民主和人權,努力以現有的條件和方式,通過實現公平正義和共同富裕,真正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又不能因為要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而盲目超越現有條件。每個人對自由都有不同的看法,自由在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不同的位置。作為現代社會的人,我們應該有自己的自由,但我們同樣要遵守這個社會的規范、法律。只有遵守這些規范和法律,社會才能在和平的環境中發展。這種成熟的秩序是文明的表現,是對個人自由的保護。
“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自由之所以是人類永恒的追求,那是因為有自由才有快樂,有快樂才有高品質的生活。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我們的復興之路、追夢之旅。我們要朝著“中國夢”曙光初綻的方向奮勇前進,開創祖國更為光明的復興前景,使每一個中華兒女享受到做中國人的榮耀和尊嚴,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這也正是“中國夢”的光榮與輝煌。
來源:豫移黨建 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