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四大考驗、新中國成立后四大階段
點擊 “宣 講 家 網” 可以訂閱!
一、中國的先進性賦予黨自我革命的決心、勇氣和能力,能夠成功地應對執政和改革開放考驗
黨的十九大莊嚴宣布,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提出加強對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尤其是主要領導干部的監督,不斷完善黨內監督體系。“四個自我”和完善黨內監督體系是高瞻遠矚的戰略舉措,實質是宣布黨勇于自我革命,以此應對“四大考驗”這個歷史性難題。
所謂自我革命,就是黨主動進行的、以保持先進性、純潔性為根本目標,以黨章和黨規黨法為依據對黨員、干部在政治、思想、工作方面的嚴格約束、自我改造、自我提升,對錯誤思想和違背人民利益行為的自我糾正,對違紀違法行為的自我查處,以及對黨的組織機構、組織形式不適應之處的自我完善、自我調整。用“革命”一語表明要以果敢手段和堅強決心處理問題,在自身建設方面達到質變和飛躍。自我革命、自我改造的關鍵是密切黨群關系,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歷史經驗一再表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古今中外政權更替的主要責任在執政者自身,在于執政者脫離人民、違背人民利益因而喪失執政基礎。所以應對執政考驗的關鍵是執政黨能否勇于和善于自我革命,防止因腐敗而脫離群眾、失去民心。為什么中國能夠在長期執政和改革開放條件下提出并踐行自我革命、自我改造?因為中國是完全不同于其他政黨的歷史上最先進的新型政黨。黨是肩負著徹底改造社會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歷史任務的“使命黨”,這一空前偉大而艱巨的事業要求人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這一無可辯駁的邏輯賦予人自我革命、自我改造的高度自覺性。特別是執掌政權后,黨進入了完成歷史使命的新階段,為了正確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更好地造福于人民,防止權力的腐蝕,必須更加自覺、更加嚴格地實行自我革命、自我改造。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工人階級先鋒隊,來自人民、相信人民、依靠人民、為了人民,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正是根本性質、根本宗旨使黨能夠突破其他政黨的狹隘眼界和自私本質,給了黨自我革命、自我改造的巨大決心和勇氣。黨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作為行動指南,能夠認識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執政規律,認識執政面臨的復雜形勢、科學分析自身存在的問題及其性質,使自我革命、自我改造能夠按照社會需要和人民意愿有目標、有計劃地進行并取得最佳結果。黨堅持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組織制度和嚴格的紀律,能夠保證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使自我革命、自我改造能夠在黨中央領導下有序實行,既解決問題,又防止派別組織和小集團活動,保持全黨的團結統一;黨制定了管黨治黨的基本遵循——黨章和以黨章為核心的黨內規章制度體系,保證自我革命、自我改造得以依規進行、突破阻力、防止偏差。黨按照黨章規定的黨員條件和程序吸收黨員,在黨的教育下,經過黨內生活的鍛煉,大多數黨員達到或者基本達到工人階級先鋒戰士的標準,具有自我革命、自我改造的自覺性。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了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三大作風,為自我革命、自我改造提供了強大動力和有效方式,并使這種自我革命得到人民的支持,又從人民的支持中吸取新的動力;黨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營養,特別是吸收了儒家以自我修養提高自身境界的理念和經驗,為黨員干部的自我革命、自我改造找到了適合中國國情、黨情的民族形式。所有這些特征和優勢,讓中國成為中國近代史上具有最強烈的自我革命意識、堅定的自我革命決心和強大的自我革命能力的政黨。正如劉少奇同志所說,如果把我們黨比作一個人的肌體,這是個充滿活力的肌體,它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醫治那些暫時地、局部地感染到的病毒,并且在醫治病毒之后,增強身體的免疫力。
二、中國執政后,始終在自我革命、自我改造的道路上探索前進;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經受“四大考驗”,黨的自我革命發展到新高度
黨執政后的歷史,既是帶領人民艱辛開拓,取得建設和改革勝利的歷史,也是一以貫之地加強自身建設,以自我革命、自我改造成功地應對執政和改革開放考驗的歷史。
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同志提出“進京趕考”,表現了強烈的自我警醒:即要防止農民起義領袖“打天下十幾年,坐天下幾十天”,很快陷入因驕傲、腐敗而滅亡的歷史悲劇。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報告中把奪取全國勝利看作萬里長征的第一步,要求全黨務必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作風,務必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新中國成立后,從總體看,黨實行嚴格的自我革命是始終如一的。正是由于采取嚴格的自我革命措施并和人民民主監督相結合,才在總體上保持了黨的隊伍的先進性、純潔性,保持了黨的戰斗力、凝聚力。
歷史在前進。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后,黨采取了各種保持先進性、純潔性的新措施。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打鐵必須自身硬”,在帶領全黨進行自我革命方面表現出更大的決心和勇氣。這是因為,第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清醒地看到新形勢下出現的執政考驗新情況,把黨的執政地位與改革開放事業、市場經濟體制和外部環境變化聯系在一起,明確提出“四大考驗”的長期性、復雜性,提出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四種危險”的尖銳性和嚴峻性。從革命到執政,從計劃經濟到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是巨大的“時空轉換”,帶來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考驗。第二,黨的十八大確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這只是中國完成遠大歷史使命的一個階段。黨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只要這個遠大歷史任務沒有完成,黨的自我革命、自我改造就決不能停止。第三,科學辯證地分析了黨內現實狀況,既看到存在問題的嚴重性和危險性,又堅信可以依靠自身努力和人民的支持幫助解決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一方面告誡:“大量事實告訴我們,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我們要警醒啊!”同時明確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義是最強的力量”;堅決相信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順黨心、合民意,有著廣泛堅實的政治基礎和群眾基礎。因此,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在管黨治黨、自我革命、自我改造方面表現出了更強烈的憂患意識和更堅定的責任擔當,徹底改變了以往一定程度存在的管黨治黨寬松軟狀況,以頑強的意志品質和刮骨療毒的堅決態度帶領全黨進行了偉大的革命性鍛造。這次斗爭圍繞決勝全面小康的歷史任務進行,旨在加強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和執政能力建設,目標明確、措施得當、部署全面、重點突出,具體體現在:推動全黨尊崇黨章,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層層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為自我革命提供最重要的政治保障;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提出和貫徹新時期好干部標準,對選人用人失職實行責任追究;以轉變作風為突破口,制定、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并采取一系列后續措施,嚴厲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狠剎不正之風頑疾,進一步堅定了全黨自我革命、自我改造的信心;以反腐懲惡、打虎拍蠅為關鍵性舉措,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形成并鞏固了反腐敗斗爭的壓倒性態勢;制定《中國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紀律處分條例》,為自我革命和黨內監督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法規保障。總之,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自我革命、自我改造被提到了新高度,并已經在實踐中明效大驗。淬火成鋼,黨的面貌發生深刻變化:黨和國家內部存在的嚴重隱患被消除,黨內政治生態明顯好轉,黨內政治生活氣象更新,政治生態明顯好轉,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顯著增強,黨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黨群關系明顯改善。實踐再次證明,先進的工人階級政黨只要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堅持自我革命、自我改造,完全可以搞好反腐倡廉建設,成功地經受“四大考驗”。
三、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完善自我監督體系,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加強自我革命、自我改造、應對四大考驗的重大措施
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只有以反腐敗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深化標本兼治,保證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歷史周期率,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黨的十九大提出的自我革命、自我改造的核心是完善自我監督體系,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使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為人民謀利益。包括:
1、形成“五加二”的黨建新格局,要求全面推進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新格局繼承、豐富、發展了以往黨建布局,強調了制度在自我革命、自我監督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又把紀律列為五項基本建設之一,突出了紀律作為自我革命和黨內監督決定性手段的意義。
2、強化執行紀律的科學性,提出運用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抓早抓小,防微杜漸。一些黨員違法亂紀也有一個從輕微違紀到嚴重違紀,從嚴重違紀到嚴重違法的過程。“四種形態”強調在問題發展的不同階段采取不同措施,“四種形態”分別對應的問題嚴重性是遞增的,而所涉人數是遞減的,表現為:發現苗頭及時提醒、嚴肅批評;黨紀輕處分、組織調整成為違紀處理的大多數;黨紀重處分、重大職務調整的成為少數,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偵查的成為極少數。“四種形態”是黨一貫倡導的“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針在新形勢下的具體應用和豐富發展。
3、完善黨內監督體系,實現監督的全覆蓋。在黨中央統一領導下,實行黨委(黨組)全面監督,紀律檢查機關專責監督,黨的工作部門職能監督,黨的基層組織日常監督以及黨員民主監督相結合。領導干部作為“關鍵的少數”是監督的重點,黨章既強調對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的監督,又要求領導干部自覺接受黨和群眾的批評和監督。同時,又要求監督向基層延伸。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也是以往黨內監督亟待加強的薄弱環節。為讓監督不留死角、沒有空白,黨的十九大要求在市縣黨委建立巡察制度,并賦予黨支部監督職責。讓監督延伸到黨組織的神經末梢,解決“上面九級風浪,下面紋絲不動”的難題。
4、黨內監督與國家監察相結合,形成監督合力。黨的十九大決定組建國家、省、市、縣監察委員會,同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合署辦公,并制定國家監察法,依法賦予國家監察委員會相應的職責和調查手段。在我國,黨內監督和國家監察既具有高度內在一致性,又具有高度互補性,二者本質上都屬于黨和國家的自我監督。反腐倡廉的新形勢,不僅需要使黨內監督覆蓋所有黨組織和黨員,而且要構建國家監察體系,對黨內監督覆蓋不到或者不適用于執行黨的紀律的公職人員,依法實施監察,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
總之,黨的十九大打造的監督體系將使執政黨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在受約束和監督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自覺運用權力為人民服務,達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標。這個監督體系的有效運行會形成“黨離不開人民、人民離不開黨”的命運共同體:黨帶領人民群眾前進,在不斷發展中增加福祉;人民群眾更加信任和擁護黨,從而使黨的執政地位更加鞏固。這條自我革命、自我改造的新路將有力地推動和保證改革開放順利進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證。
作者:姚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