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思維指的是什么-思維最主要的特征
領導十三億多人的社會主義大國,我們黨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黨的干部增強執政本領,科學思維能力是前提。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要求“增強政治領導本領,堅持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科學制定和堅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落到實處”,把干部的思維能力提升到執政戰略的新高度。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2017年10月18日,中國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習近平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一、戰略思維戰略思維,是對全局性、長遠性、根本性問題進行謀劃的思維方式。具有戰略思維,就要胸懷大局、著眼長遠、把握大勢。習近平指出,“全黨要提高戰略思維能力,不斷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
胸懷全局,顧全大局。“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币压ぷ鞣诺酱缶种腥ニ伎肌⒍ㄎ弧[布,做到正確認識大局、自覺服從大局、堅決維護大局。習近平指出:“制定各方面決策部署,首先要有正確大局觀,站在黨和國家大局上想問題、看問題,特別要把所分管方面的工作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銜接起來、統一起來。無論綜合性決策還是專項性決策,都要找準在全局中的合理定位,做到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在把握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確定工作目標和舉措。”“顧全大局是成熟領導干部的重要標志。領導干部要始終把全局作為觀察和處理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全局利益為最高價值追求,以世界眼光去認識政治形勢、把握經濟走勢、了解文化態勢,切實把工作放到國際國內大背景和全黨全國的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研究、去把握,就能不斷提高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p>
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進行戰略思維,必須圍繞實現戰略目標正確處理各個階段的關系,使當前目標的實現為長遠目標的實現創造條件,必要時要犧牲眼前利益確保長遠利益。習近平指出:“我們做一切工作,都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我們強調求實效、謀長遠,求的不僅是一時之效,更有意義的是求得長遠之效。當前有成效、長遠可持續的事要放膽去做,當前不見效、 長遠打基礎的事也要努力去做。千萬不要‘空前絕后’,出現‘前任的政績,后任的包袱’,甚至犯下不可補救的過失,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惫ぷ魉{圖要管全局管長遠,不能朝令夕改,要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張藍圖干到底。習近平指出:“我們要牢記一個道理,政貴有恒。為官一方,為政一時,當然要大膽開展工作、銳意進取,同時也要保持工作的穩定性和連續性?!?/p>
把握大勢,謀劃大事。事物是不斷發展、相互聯系的。正確認識和積極順應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黨和國家面臨的大事,才能把握工作主動權,跟上時代前進步伐,推動事業順利發展。習近平指出:“要善于把握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國際大勢,善于把握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內大勢?!敝挥姓J清大勢,才能抓住大事。習近平指出:“像我們黨的其他老一輩革命家一樣,鄧小平同志之所以能夠為祖國和人民建立彪炳史冊的功勛,就在于他看清了世界和中國的發展大勢,深刻了解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深沉愿望,把握住中國發展的歷史規律,緊緊依靠黨和人民建立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偉業?!?/p>
2014年6月9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二、創新思維創新思維,是指超越陳規、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創造性思維方式。習近平指出:“我們必須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具有創新自信。“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笨v觀人類發展歷史,創新始終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終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依賴于創新,國際競爭新優勢也越來越體現在創新能力上。誰在創新上先行一步,誰就能擁有引領發展的主動權。中華民族是勇于創新、善于創新的民族。我們要樹立強烈的創新自信,敢于質疑,勇于開拓,不斷在攻堅克難中追求卓越。習近平指出:“我國能否在未來發展中后來居上、彎道超車,主要就看我們能否在創新驅動發展上邁出實實在在的步伐?!?/p>
富有創新精神。創新精神是創新的靈魂與動力。一個具有創造精神的人,一定是敢想、敢干,有勇氣獨辟蹊徑,有能力開拓新的領域,敢于創新,想前人所未想、做前人所未做的事。習近平指出:“創新精神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稟賦?!迸囵B創新精神,要有敢為人先的銳氣,勇于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敢于上下求索、開拓進取,樹立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壯志;要有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意志,為了創新創造而百折不撓、勇往直前;要有探索真知、求真務實的態度,在立足本職的創新創造中不斷積累經驗、取得成果。習近平指出:“生活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從不等待不思進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將更多機遇留給善于和勇于創新的人們?!?/p>
2015年1月23日,中央政治局進行第二十次集體學習。
三、辯證思維辯證思維,是指運用唯物辯證法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方法,辯證思維是科學的思想利器。習近平指出:“要學習掌握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我們的事業越是向縱深發展,就越要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p>
堅持“兩點論”,善于一分為二地看問題。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既要看到自身的優勢,也要看到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既要看到發展的機遇,也要看到存在的風險與挑戰。習近平指出:“當前,我國社會各種利益關系十分復雜,這就要求我們善于處理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系,在權衡利弊中趨利避害、作出最為有利的戰略抉擇?!薄耙磳π味蠈W的思想方法,看形勢做工作不能盲人摸象、坐井觀天、揠苗助長、削足適履、畫蛇添足。要加強調查研究,堅持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系地而不是單一孤立地觀察事物,準確把握客觀實際,真正掌握規律,妥善處理各種重大關系?!?/p>
堅持“重點論”,善于抓住關鍵、找準重點。面對復雜形勢和繁重任務,首先要有全局觀,對各種矛盾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又要優先解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帶動其他矛盾的解決。“牽牛要牽牛鼻子”。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面對的事務千頭萬緒,而時間和精力總是有限的,必須牢牢掌握抓主要矛盾、抓重點、抓要害,集中時間精力、集中優勢資源突破重點。習近平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們既要講兩點論,又要講重點論,沒有主次,不加區別,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當然,抓主要矛盾并不意味著次要矛盾就可以不抓,要善于“彈鋼琴”,處理好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系,在權衡利弊中趨利避害、作出最為有利的戰略抉擇。
2014年1月7日,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
四、法治思維法治思維,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對法治的信念來認識事物、判斷是非、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法治方式是運用法治思維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行為方式。習近平指出:“各級領導干部要對法律懷有敬畏之心,帶頭依法辦事,帶頭遵守法律,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p>
敬畏法律。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對法律的真誠信仰和敬畏是法治力量的源泉。法國思想家盧梭曾說:“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里?!狈稍诒蛔鹬嘏c信仰的情況下,守法就會變成人們的自覺行動。習近平指出,“法律要發揮作用,首先全社會要信仰法律”,“要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使人們發自內心信仰和崇敬憲法法律”。
遵守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沒有只適用他人、不適用自己的法律;也沒有只適用自己、不適用他人的法律。我國憲法第五條第四款規定: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習近平指出:“領導干部都要牢固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由法定、權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觀念,對各種危害法治、破壞法治、踐踏法治的行為要挺身而出、堅決斗爭?!泵總€黨政組織、每個領導干部必須服從和遵守憲法法律,不能把黨的領導作為個人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的擋箭牌。習近平指出:“要牢記法律紅線不可逾越、法律底線不可觸碰,做決策、開展工作多想一想是否合法、是否可行,多想一想法律的依據、法定的程序、違法的后果,自覺當依法治國的推動者、守護者?!?/p>
依法辦事。按照法治思維思考問題、進行決策以及實施決策,最終付諸于工作實踐。在實際工作中,無論是決策、執行,還是解決矛盾、推動發展、深化改革,都要自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習近平指出:“各級領導干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努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p>
2013年6月28日,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
五、底線思維底線思維,是指從最低要求出發而爭取實現最高目標的一種思維方式?!熬右运蓟级シ乐?,有備才能無患。習近平指出:“要善于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p>
認識底線思維。從唯物辯證法的角度來看,底線是由量變到質變的一個臨界值,一旦量變突破底線,即達到質變的關節點,事物的性質就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底線思維是以底線為導向的一種思維方法和心態,它不僅指出什么是不可跨越的底線、按照現行的戰略規劃可能出現哪些風險和挑戰、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而且它還能通過系統思考和運作告訴人們如何防患未然、如何化風險為坦途、變挑戰為機遇、如何守住底線、遠離底線、堅定信心、掌握主動、追求系統的最佳結果和最大正能量。
堅持底線思維。底線思維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思維,一方面要求主動運用此種思維,思考諸如什么是底線、底線在哪里、底線在系統布局中的戰略地位是什么、超越底線的最大危害是什么、有哪些原因會導致超越底線、如何有效遠離或規避底線等問題,從而更好地掌握戰略主動權。另一方面,它要求從底線出發,步步為營,在確保最小戰略利益的前提下,不斷逼近頂線,不斷收獲更新更好更大的戰略利益。堅持底線思維,也要防止另外一種傾向,那就是:由于擔心捅婁子、出問題,于是墨守成規、謹小慎微,遇到問題繞著走,面對矛盾心發慌,該改的不敢大刀闊斧地改,該闖的不敢義無反顧地闖,該試的不敢放開手腳去試。
打鐵必須自身硬。本領是事業成功的基礎和前提,推進偉大事業必須有黨的堅強領導,而黨的領導能力主要體現在黨的干部身上,干部的思維能力是干部整體能力的基石,每一位黨的干部都要在實踐中不斷提升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和底線思維這五種思維能力,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本文來源:學習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