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開展青年工作的目的-黨開展青年工作的目的是
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這是黨代會報告第一次提出青年工作的戰略性安排,意義重大,我們必須深刻認識這一重大論斷的深謀遠慮。
一、把握青年工作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的戰略地位
青年工作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地位的提升,既是對歷史經驗的總結,又有現實的考量,更有長遠的謀劃。
青年工作的戰略性地位是由黨領導廣大青年的百年運動史和奮斗史鑄就的。近代以來,廣大青年始終創造著青春之中國、青春之民族。105年前,面對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大批愛國青年挺身而出,全國民眾奮起抗爭,以磅礴之力鼓動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實現民族復興的志向和信心。105年來,一代又一代青年滿懷對祖國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積極投身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偉大事業,為人民戰斗、為祖國獻身、為幸福生活奮斗,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祖國和人民,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壯麗的青春之歌。
青年工作的戰略性地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艱巨任務決定的。當前,我國已經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任務艱巨,風險和挑戰前所未有,需要廣大青年勇挑重擔、勇克難關、勇斗風險。廣大青年正處于人生最寶貴的階段,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他們的青春乃至人生貫穿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之中,他們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青年工作直接關系到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能否如期實現,關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能否全面建成。
青年工作的戰略性地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總體戰略要求的。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等構成了國家的總體戰略,這些戰略的實施與青年工作息息相關。科技的創新創造力,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青年,青年是國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中堅力量與后備力量,青年工作要著眼于激發青年的創新潛能,著眼于保障青年科技人員服務于國家和人民。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青年工作與教育、科技、人才密不可分,又嵌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總體戰略中。因此,我們必須運用戰略思維、系統思維積極謀劃、主動作為,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生力軍的高度來對待青年工作。
在清華大學舉辦的2024屆畢業生大型就業洽談會上,一名用人單位招聘人員(左二)與求職畢業生交流。
二、落實青年工作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的戰略安排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項前無古人的艱巨事業,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參照,更不可能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需要全黨從戰略上引領青年,教育青年,激勵青年。
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科學的理論是正確行動的先導,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是我們黨的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發展規律,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創新相統一,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要跟進一步。黨的各級組織要引領廣大青年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努力掌握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善于運用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提高對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的領悟力,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中國致力于民族復興的歷史偉業,正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廣大青年生逢其時,重任在肩。然而,他們的人生閱歷不夠豐富,政治品質還需錘煉,斗爭經驗尚需積累。黨的各級組織要將“三個務必”貫徹到青年工作中,深化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宣傳教育,講好中國的故事,講深講透講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理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學理,感召廣大青年深刻認識中國是中國人民的主心骨、是團結奮斗最可靠的主心骨,始終牢記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讓青春之花綻放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把握青年的思想動態,了解青年的實際狀況,理解青年的所思所想,才能贏得青年工作的主動權。這就要求黨的各級組織深入到青年中去,貼近青年的生活,傾聽青年的心聲,懂得青年的需求,成為青年愿意講真話、交真心、訴真情的知心朋友。黨的各級組織要發揮好黨政工團的組織優勢,堅持關心厚愛和嚴格要求相統一、尊重規律和積極引領相統一,教育引導廣大青年正確認識世界、全面了解國情、把握時代大勢,引領廣大青年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道,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匯聚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磅礴之力;引領廣大青年走好人生的正道,發揮好每個人的聰明才智,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添磚加瓦。
安徽省先進功能高分子薄膜工程實驗室團隊成員崔昆朋教授(左一)同學生交流
三、領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對青年的戰略要求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需要一代代中國人接續奮斗,依靠一代代青年堅定地站上歷史的賽道,自覺接過歷史偉業的接力棒,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
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廣大青年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只有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榮興盛;否則就會偏離航向、喪失靈魂,甚至犯顛覆性錯誤。要教育引導廣大青年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堅信中國一定能夠團結帶領人民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胸懷祖國,把自己的夢想融入國家和民族偉大夢想之中,立志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奉獻力量,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
扛起時代擔當,引導廣大青年要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當代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面臨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時代使命。當今,知識更新不斷加快,社會分工日益細化,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這既為廣大青年施展才智、競展風采提供了廣闊舞臺,也對青年的能力和素質提出更高要求。無論是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還是擔負時代的歷史使命,要教育引導廣大青年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孜孜不倦、如饑似渴,在攀登知識高峰中追求卓越,在真刀的實干中成就一番事業;要勇于創新創造,敢為人先、敢于突破,以開拓進取服務社會,以聰明才智貢獻國家。
凝聚青春力量,引導廣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有理想,作為首要標準,是黨對青年的一貫期許。要教育引導廣大青年樹立遠大理想,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為黨和人民事業貢獻青春才華。敢擔當,是中國青年運動的鮮明特質,也是新時代民族復興使命“爬坡過坎、更上層級”對青年的現實要求。要教育引導廣大青年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剛健勇毅,練就擔當作為的硬脊梁和鐵肩膀,努力成長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能吃苦,強調的是青年應該具備堅毅品格。要教育引導廣大青年敢于走出“舒適區”,錘煉不怕苦、能吃苦的高尚品格,積極主動投身艱苦崗位,勇于挑重擔子、啃硬骨頭,經受鍛煉、考驗,增強干事創業的真本領。肯奮斗,強調的是青年面對前進中的困難要有百折不撓,愈挫愈勇,久久為功的堅持韌勁。奮斗是青年最亮麗的底色。要教育引導廣大青年接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旗,練就過硬本領,勇于砥礪前行,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人民,爭做無愧于新時代的新青年!
作者陳殿林系合肥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馬克思主義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合肥工業大學基地研究員;吳雅倩系合肥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