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軍總司令_中央軍區司令員
1926年國民政府以國民革命軍為主力,蔣介石為總司令發動北伐。國民革命軍從廣東起兵后,連克長沙、武漢、南京,隨后接管上海。因蔣介石背叛了孫中山先生提出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導致寧漢對立,北伐戰爭不得不陷入停滯。
1927年9月,寧漢合流,國民政府內部各派基于同樣的利益達成妥協。隨后的1928年初,國民政府將國民革命軍整編成以蔣介石、閻錫山、李宗仁、馮玉祥為首的四大集團軍,重新開始北伐。雖說這次北伐是以國民革命軍的名義統一行動,但其實質已經演變為以蔣、閻、李、馮為首的四大新軍閥劃分各自勢力范圍的戰爭。所以在此次北伐過程中,各名義上的集團軍為了擴大自己的力量,均不加挑選的大量吸收大小舊軍閥武裝。
對于這樣的情況,蔣介石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為他想吞并其它各派軍閥建立蔣家王朝。所以為了能更多的吞并舊軍閥武裝,蔣介石在1929年召開的全國編遣會議中提出,設立中央編遣區,統一整編原來的舊軍閥武裝。對于蔣介石的如意算盤,其他三派勢力自然是心知肚明。但是由于蔣介石打出了整編軍隊以節省軍費開支的旗號,所以他們也找不到公開反對的理由,只能無奈的看著蔣介石一步步做大。此后,蔣介石將自己手中的第一集團軍和收編的武裝稱為‘中央直轄部隊’,這便是‘中央軍’的前身。
占了大便宜的蔣介石緊接著就面臨一個棘手的問題:如何將收編的部隊與自己原來掌控的部隊捏到一起形成合力?
?蔣介石原本的嫡系只有第一集團軍的六個師。但是此時又加上了北伐及歷次軍閥混戰中收編的部隊。這些收編的部隊來源更是復雜,其中有原來孫傳芳的部隊、有湖南譚延闿的部隊、有原來粵軍第四軍薛岳部、有廣東的19路軍,還有直魯聯軍、河南的鎮嵩軍、奉軍郭松齡殘部(由郝夢齡率領),此外還有浙江、安徽、江西等地的地方部隊。
對于這些來援龐雜的隊伍,蔣介石采取了分散安插到其它部隊中和強行合并到自己嫡系將領麾下的辦法,還有一部分為了保住自己的部隊主動投靠到了蔣介石嫡系將領的麾下。除此以外的部隊就成了中央軍的旁系。所以日后蔣介石的中央軍才有了嫡系與嫡系中的嫡系的區別。
在大體上完成了對手中掌控的這些部隊的整合后,蔣介石在‘蔣桂戰爭’中,為了占據合法性的制高點,才第一次用上了‘中央軍’的稱謂。但是此后蔣介石一直沒能徹底解決國軍中的派系問題,這就導致了國軍中有中央軍和雜牌軍,中央軍中又有嫡系4和旁系,而嫡系中又以各部將領跟蔣介石關系的親疏分了不同的派系。這種復雜混亂的局面為日后蔣介石的失敗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