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省三醫;貴陽省三醫院體檢
近日,“深化醫教融合 強化質量保障 攜手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貴陽舉辦,來自19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以及行業協會和企業的500余名代表參會交流。
會議現場。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主辦,學會醫藥衛生教育專業委員會和質量保障與評價專業委員會承辦,貴州省職業教育學會醫藥衛生與康養康育專業委員會、貴陽康養職業大學和四川興合田職業教育研究院協辦。
會上,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魯昕作題為“未來健康:新質生產力職教使命”的主旨報告。她解讀了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教育部署及四項任務,對比了各省新質生產力布局、智慧醫療領域新質生產力發展情況,剖析了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深刻內涵。她指出,要暢通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的良性循環,要打造新型勞動者隊伍,要從生產要素創新型配置的角度深刻理解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探索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新理念。未來健康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使命,要貫徹落實醫療健康國家舉措,探索智慧醫療職業教育的改革創新,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與教育強國建設提供堅實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要在培育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彰顯職業教育的新擔當。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副會長、醫藥衛生教育專業委員會和質量保障與評價專業委員會主任王揚南在講話中指出,新環境新階段新任務,希望兩個專業委員會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要找準改革新方向,加快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二是聚焦“五金”新基建,加快推進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三是打造職教出海的新名片,加快輸出中國職教品牌。他強調,分支機構要持續加強合作交流,牢牢把握好新時代的職業教育的新使命、新擔當,作出新的作為。
開幕式上,貴州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楊天儀在致辭中表示,不斷深化產教融合特別是醫教融合,對于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與教育強國建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貴州職業教育將按照國家、省委、省政府關于職業教育改革發展部署,用好“六雙”策略路徑,全力推進職業教育培養體系、技能人才資歷體系、產教融合發展體系、教育質量保證體系、賽訓結合實踐體系、技能富民培訓體系“六大體系”建設,一體抓好普職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推動貴州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會議現場。
貴州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孫發表示,醫教協同是貴州省衛生健康與教育事業發展的一個短板,希望各高校、企業與教育醫療機構及相關行業,走進貴州,融入貴州,共創衛生健康品牌、共筑醫藥衛生健康職教高地、共建醫養康養文化,切實為健康貴州建設與衛生健康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寶貴經驗,釋放優質動能。
貴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劉嵐表示,職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基礎性工程,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前途廣闊、大有可為。要以本次研討會為契機,強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共同書寫醫教融合、創新發展的新篇章。
貴陽康養職業大學黨委書記石永忠介紹了學校的發展歷程與規劃,并表示,作為貴州省第一所本科職業大學,也是全國唯一一所以康養辦學為特色的本科職業大學,將在各級領導、各位專家及社會各界的指導與幫助下,加快推進學校發展,攜手共創職教明天。
會議現場。
特邀報告環節,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教學與質量處處長張磊作題為“全面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 加快推進‘五金’教育教學改革”的專題報告。他指出,面對職業教育“一體兩翼”的新格局,教育教學改革要更加注重教育和產業的全面融合,更加注重系統性與適應性的全面強化,從而筑強職業教育“五金建設”的新基建。
接著,教育部職業教育發展中心戰略發展處處長白漢剛作題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政策、任務與思考”的專題報告。他指出,當前要準確把握新時代職業教育的新形勢,要重點在打造“五金”新基建、拓寬職業教育數字化和國際化新賽道、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打造一體化成長模式等方面扎實推進新時代職業教育新任務。
專家報告環節,健康中國專家指導委員會專家、河北省新型智庫和河北省健康發展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席彪,山西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副院長、南丁格爾獎章獲獎者張穎惠,北京傳統推拿治療研究會會長呂,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李海東分別就我國基層衛生人才的供需趨勢與現實問題、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非物質文化遺產與中醫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人才評價模式研究與實踐,在兩個分會場作了精彩報告。
山東省萊陽衛生學校黨委書記、校長石少婷,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江清,重慶市渝北職業教育中心黨委書記張揚群等八位專家圍繞國家教學成果獎培育過程和凝練方法進行了經驗分享;貴陽康養職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冉江舟,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校長蔡大勇,青島西海岸中德職業技術學校校長崔秀光等七位專家就本校醫教協同育人實踐或質量保障體系建設進行了案例分享。
會議期間,為充分展示兩個專業委員會近兩年來的工作成效,圍繞“職教出海、‘五金’新基建建設、產教融合、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等內容,特向會員單位征集了近50個典型案例、特色示范和經驗做法,參會代表不時駐足觀看,分享交流心得,紛紛表示這次會議規格高、方向明、內容實,設計用心,主題鮮明,報告多元,不僅是一次成果交流,更是一場學術盛宴,收獲滿滿。(圖/文 林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