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規合一審批是啥意思(多規合一審批平臺)
中新經緯客戶端9月20日電 據自然資源部官方微信20日消息,近日,自然資源部發布《關于以“多規合一”為基礎推進規劃用地 “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改革的通知》(下稱“《通知》”》),提出合并規劃選址和用地預審,合并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和用地批準,推進多測整合、多驗合一,簡化報件審批材料四方面要求。該《通知》自發布之日起執行,有效期5年。
在自然資源部同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趙龍表示,現階段開展“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改革,原因有三點,一是全面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為這兩項改革創造了條件;二是這兩項改革是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在自然資源領域具體的重要成果;三是這也從一個方面證明了這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英明和正確,對改善營商環境、促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趙龍 來源:國新辦網站
趙龍進一步解釋到,這次的改革特別是“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改革,我們評估是為了達到兩個效果:一是便民利民,優化營商環境,降低企業制度易成本;二是減少行政資源的浪費,使大家有更多的精力進行政策制定和實施監管。
合并規劃選址和用地預審
《通知》規定,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建設項目用地預審意見合并,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統一核發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不再單獨核發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建設項目用地預審意見。
涉及新增建設用地,用地預審權限在自然資源部的,建設單位向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提出用地預審與選址申請,由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受理。使用已經依法批準的建設用地進行建設的項目,不再辦理用地預審;需要辦理規劃選址的,由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對規劃選址情況進行審查,核發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
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有效期為三年,自批準之日起計算。
合并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和用地批準
《通知》明確,將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用地批準書合并,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統一核發新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不再單獨核發建設用地批準書。
以劃撥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單位向所在地的市、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提出建設用地規劃許可申請,經有建設用地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后,市、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向建設單位同步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國有土地劃撥決定書。
以出讓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市、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依據規劃條件編制土地出讓方案,經依法批準后組織土地供應,將規劃條件納入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建設單位在簽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后,市、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向建設單位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推進多測整合、多驗合一
《通知》要求,以統一規范標準、強化成果共享為重點,將建設用地審批、城鄉規劃許可、規劃核實、竣工驗收和不動產登記等多項測繪業務整合,歸口成果管理,推進“多測合并、聯合測繪、成果共享”。
不得重復審核和要求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多次提交對同一標的物的測繪成果;確有需要的,可以進行核實更新和補充測繪。在建設項目竣工驗收階段,將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的規劃核實、土地核驗、不動產測繪等合并為一個驗收事項。
簡化報件審批材料
此外,《通知》還要求,各地要依據“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改革要求,核發新版證書。對現有建設用地審批和城鄉規劃許可的辦事指南、申請表單和申報材料清單進行清理,進一步簡化和規范申報材料。除法定的批準文件和證書以外,地方自行設立的各類通知書、審查意見等一律取消。
同時,加快信息化建設,可以通過政府內部信息共享獲得的有關文件、證書等材料,不得要求行政相對人提交;對行政相對人前期已提供且無變化的材料,不得要求重復提交。支持各地探索以互聯網、手機APP等方式,為行政相對人提供在線辦理、進度查詢和文書下載打印等服務。
趙龍表示,這次明確要求,凡是法定以外的要件和程序一律取消或者撤銷。各級自然資源部門要對自己內部的要件和程序進行清理,嚴格按照要求進行落實。同時要規范、簡化、標準化,要把要件和程序公布出來,公開、透明、一目了然。在這方面也歡迎企業、媒體,包括各個方面及時發現這些問題,一旦發現還有自設要件、自設程序的,可以反映或者投訴,我們將認真嚴格的進行糾正,嚴重的還要做嚴肅處理。(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