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親人定制-親情數字在線平臺
如果用 AI 把已經去世的親人 “ 復活 ” ,你愿意嗎?
就在幾天前,已故明星喬任梁被 AI “ 復活 ” 的事兒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
起因是有人傳了個視頻,視頻里,已經去世八年的喬任梁微笑著跟大家打招呼,嘴里還念叨著 “ 其實我并沒有真正的離開 ” 。
和之前泰勒斯威夫特說中文、郭德綱用英語說相聲,那些大家喜聞樂見的逗樂視頻不同。。。
視頻一發出來, # 父親希望 AI 復活喬任梁視頻盡快下架 # 的話題直接沖上了熱搜第一。 “ 吃人血饅頭 ” “ 消費逝者 ” “ 為了流量不擇手段 ” 之類的論調更是不絕于耳。
甚至于,江歌媽媽也出來狠狠抨擊了這種下頭行為。
而世超也查了查,發現這種用 AI“ 復活 ” 名人的事兒,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了。
前段時間的 AI 李玟、 AI 高以翔,都是類似的路子。
更早一些還有臺灣藝人包小柏 “ 復活 ” 女兒,湯曉鷗 “ 現身 ” 商湯發布會,只不過,其大多數都經過了逝者親人的允許。
而讓世超沒想到的是,在 AI “ 復活 ” 的爭議和曝光都不斷的同時,它,卻也悄然成了一門熱乎的生意。
一位業內人士阿亮告訴世超,他去年從大廠離職進入這個行業,起初就是想趁著有熱度賺一波錢。
而像他這樣的人,還有很多。
某二手交易平臺上,世超一搜 “ AI 復活 ” ,立馬就跳出來不少服務。
隨便點進去一看,什么 1 : 1 完美還原、復刻思想、還原記憶甚至是習慣,天花亂墜的商品簡介讓世超看了也好奇,他們到底是怎么個復活法。
某書上,也有不少這樣的商家。
甚至在一些微信服務號里,還有所謂跟逝者對話的服務。。。
世超了解下來, “ 復活 ” 業務大致包括了純對話( 聊天機器人 )、讓照片說話、視頻換臉還有做數字人分身幾種。
報價從十幾塊到上千元不等,像某家數字親人視頻定制服務,一個 30s 的視頻收 100 塊,多出來的時間還要加錢,照片修復 100 塊一張,聲音克隆甚至要價到 1000 塊。
同樣的數字人分身服務,有人收五百,有人收八千。。。
亂開價的情況,在這個行業里并不算少數。
但實際的效果,只能說有待提高。。。你就說讓照片開口說話吧,大多都是面部僵硬、口型也不一定能對上,更別提一水的翻譯腔了,好幾個 “ 復活 ” 奶奶的視頻案例,用的聲音都是同一個。
而從技術的角度來看,這些視頻的制作門檻也卻并不算高。
現成的工具吧一抓一大把,視頻網站上一搜,工具教程都給你寫得明明白白。
跟親人對話可以也用大模型 API 微調,國內的一些 AI 軟件基本都能做得到。
還有國外那個做數字人的 HeyGen ,讓圖像開口說話、聲音克隆、數字人分身,甚至換臉,用它一個軟件就能包了。
類似的工具世超之前就寫過不少測評,大家伙兒琢磨琢磨自己上手操作就成。
不過,即使生成式 AI 技術已經成熟了不少,現階段還是沒法真正 “ 復活 ” 親人的。
按照阿亮的說法,沒有高質量的數據,就是個大問題。
“ 有 80% 的客戶難以提供逝去親屬完整的數據資料。 ” 阿亮告訴世超,客戶表達的需求不一定明確( 逝者生平描述模糊 )、提供的照片不一定清晰、音頻幾乎沒有,尤其是說方言的老年人,聲音克隆更不好辦。
另外,用大語言模型煉出來的聊天機器人也只是比較機械、淺顯地模擬出一個人的性格。
這種模擬,靠人類喂給它的資料,比如逝者的性格、習慣,再通過提示詞調整出來,并不是像科幻電影里演的繼承了思想意識的數字生命。
電影《 流浪地球 》截圖
說到底, AI “ 復活 ” 逝者在國內還是一個小眾且不成熟的市場。
阿亮告訴我們, AI “ 復活 ” 現階段雖說有話題性,但從交易量上看,國內真正為此付費的可能不超過一萬人。
他們的團隊從去年下半年做到現在,一共也就接了百來單,十個人詢單最后成交的可能就只有一兩個。就算最后成交了,客戶大多也是選擇讓照片開口說話,像 AI 分身很難找到賣的場景。
而且這段時間,因為同行未經授權就拿別人照片做視頻的騷操作,導致大家伙兒對這個行業的印象更差了,每天來咨詢的人也在變少。。
技術不成熟、市場不夠大、社會接受度不高,幾乎概括了這個行業的所有短板。
可沒想到的是,阿亮卻告訴世超,很多客戶對視頻的質量要求其實沒那么高。
原始人像照由AI生成,未泄露隱私
曾經有一位母親找上阿亮,想要 “ 復活 ” 孩子的父親,當時小朋友還在上幼兒園,看到視頻里的爸爸重新說話的那一刻,直接哭了。
一些意外離世的,家人因為沒能好好告別,在表達需求的時候講著講著,也會把自己的愧疚和遺憾發泄出來。還有不少小學生找上阿亮,想要 “ 復活 ” 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或許對于像阿亮這樣的從業者來說,干這一行不只是提供技術服務,更多的是給客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世超曾經還看到過這樣一條評論。
除了 AI ,或許再也不會有人用媽媽的聲音喊她寶寶,直接給世超整淚目了。。。
都說親人的離去不是一場暴雨,而是此生漫長的潮濕。如果 AI 能給那些被困在陰雨中的人撐起一把小傘,那質量好不好、說話像不像,都已經不是外人能夠評價的事情了。
AI “ 復活 ” 逝者,本身就是一個技術、和哲學多方面交叉的事情,現在行業又是剛萌芽階段,誰也說不好它到底是對是錯,但保持理性看待,準沒錯。
最后,世超還想說一句,無論 AI 技術如何發展,珍惜眼前人,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