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屆三中全會民主集中制-十一屆三中全會領導集體
改革開放是一項全新的事業,鄧小平曾說過:“我們現在所干的事業是一項新事業,馬克思沒有講過,我們的前人沒有做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干過”。這項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的偉大事業,開啟了中國令世界震驚的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也被稱作是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偉大轉折。
1976年10月 粉碎“四人幫”
1977年10月 恢復高考 570萬人走入考場
1978年 5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發表
1978年11月10日 召開中央工作會議
1978年12月13日 鄧小平發表講話《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 團結一致向前看》
1978年12月18日 召開第十一屆三中全會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最流行的一首歌,歌詞里的“勝利的十月”說的就是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
百廢待興,人心思變,擺脫貧窮落后、實現現代化是當時人們最大的渴望。
1977年7月30日,在北京工人體育場,這是從公眾視線消失后,鄧小平首次公開亮相。日本共同社這樣報道:“數萬觀眾撇開比賽,霎時都站立起來,向他報以長時間的掌聲。”人們仿佛明白,中國今后的命運與這位七十三歲老人緊緊相連。
1977年冬,鄧小平恢復中央工作僅三個月,當年全國就有570多萬人走進考場,最終27萬人圓了大學夢。恢復高考改變了一代人的命運,成為中國歷史轉變的第一聲驚雷。
1978年9月,鄧小平考察了中國的東北,一路上,他動情地說:“我們太窮了,太落后了。我們一定要根據現在的有利條件加速發展生產力,使人民的物質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
10月,他訪問了日本,鄧小平坐上了時速210公里的日本新干線高速列車。
落后的現實為中國出了一道嚴峻的課題:如何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實現現代化。鄧小平給出的答案是:解放思想,事實求是。
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上作了重要講話,為此他親筆寫下了四百字的提綱。這三張十六開的白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之路勾勒了藍圖。
鄧小平說:“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
這個講話,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它實際上成為隨后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改革開放的宣言書。
1978年12月18日,首都北京瑞雪飛揚,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京西賓館隆重召開。與之前持續了36天的中央工作會議相比,這次會議只開了5天,仿佛瓜熟蒂落。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黨在思想路線的拔亂反正;恢復了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傳統;果斷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
1979年1月1日的陽歷新年,《》發表社論《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產建設上來》;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呼吁海峽兩岸共同推進祖統國一大業;中美兩國首腦互致賀電,祝賀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同一天出版的美國《時代》周刊封面出現了一位中國老人的畫像,標題為“鄧小平,中國新時代的形象”。序言這樣寫道:“一個嶄新中國的夢想者――鄧小平,向世界打開了‘中央之國’的大門。這是人類歷史上氣勢恢宏、絕無僅有的一個壯舉!”毫無疑問,這個“壯舉”的動力來源于對社會主義的重新思考,來源于敢于解放思想的強大勇氣。
中國以開放的姿態重新回到了世界和平競爭的大舞臺上。1979年1月1日,同時發生的這些事情,在那個不尋常的冬季,吹來令人驚喜的春風,鋪排出波瀾壯闊的新局。中國面臨的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歷史任務,在那一天有了氣象不凡的新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