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五大板塊、新時代五方面的內涵
文 / 烽火臺
改革開放已經進行了四十年,按照市場經濟制度和國家現代化的目標來衡量,仍然有許多方面需要繼續改革。國家有“改革進入深水區”的說法,那么,究竟哪些領域屬于改革的“深水區”呢?我認為以下五個方面應予重點關注:
一是中小企業產權改革。這件事各地政府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期開始探索,二十一世紀初期進行了以“動產權、變身份”為核心措施的改革。經過二十多年的實踐,已經形成了完整的認識、路徑和政策措施,原有的國有中小企業幾乎全部得到改制,新辦的中小企業完全按照市場機制進行組建和運行,使我國的中小企業成為了市場經濟的主體力量之一?,F在可以做出肯定的結論:當年飽受質疑的國有中小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已經取得了完全成功,從而使中小企業順利進入市場經濟領域和現代產業體系,融入了國內和國際兩大經濟循環系統。對發展中小企業來說,今后政府層面追求的重點目標,應該是完善營商環境、保障中小企業與各類經營主體的平等地位,讓大家在一個平面上進行公平競爭、共同發展。
二是農村土地資產改革。目前,我國農村土地及其相關資產的產權制度和經營機制,延用的仍然是計劃經濟時代的政策和制度,在四十年以來的改革開放進程中,農村一直保持著原有的政策制度,國家把改革的重點放置在了城市土地、資產、企業和經營制度上,對城市經濟進行了完全市場化和國際化的改革,農村則長期處于自發轉型的局面。這種模式符合中國農村人口眾多和相對貧困的實際,通過以城帶鄉、以工促農,讓農民進行自愿自發的轉型,能夠減少社會震蕩,避免劇烈轉型的負面影響。
然而,農村的自發轉型走到今天,迎來了一個新的節點,就是農村人口大幅度減少,農村老齡化、空心化,鄉村振興缺乏主體力量,如果不進行及時的改革,將導致農村經濟的凋敝和萎縮。此外,中國的城市經濟發展到今天,也遇到了新的瓶頸期,需要有新的力量給予促進和推動,而這個力量就是農村的土地和資產制度改革。
農村改革的基本方向還是市場化和現代化,核心內容就是農村土地、資產的產權制度和經營機制的改革。應該按照城鄉一體化的要求,實現農村土地和各類資產的產權制度與城市并軌,在明確集體與農戶收益分配政策、完善農業農村新型建設規劃的前提下,向社會出售長期經營權,全面開放農村社會,引進城市、社會和國外的資本、技術、人力投入新農村建設。這一思路可以概括為:“盤活農村資產,引進社會力量,建設現代化新農村?!标P于這件事情,國家目前啟動了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戰略,并制定了不少新思路和新政策,各地正在積極探索、著力推進,但愿能夠盡快取得進展,因為農民們都在急盼這一天的到來。
三是大型國企產權制度和經營機制改革。二十多年來國家關于國營企業改革的基本方略是“抓大放小”,這個政策也是有量化指標的,國家最初“抓大”指1000戶最大的國企,后來減少到500戶。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除“抓大”以外的國營企業——也稱國有中小企業,產權制度和經營機制都得到了市場化改革,只有少量的大型國企仍然保持著原有的產權制度。雖然二十多年來大型國企也進行了經營機制方面的不少改革,但資源壟斷、產權單一、內部機制不活、靠國家吃飯的問題依然十分突出,與當今市場化、全球化的潮流嚴重不符,從根本上制約著大型國企的經營和發展。東北的狀況就是鮮明的例子。這幾年國家啟動了大型國企的混改措施,但實施效果不夠明顯,大型國企的困境依然十分嚴重。
今后改革的方向,還是要著眼于市場化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在產權多樣化、資源市場化和推進內部經營機制的責權利統一上出新招、出實招,徹底改變大型國企壟斷稀缺資源、依靠國家吃飯、內部機制不活、經營效益不高的問題,逐步提升大型國企的市場化特性,使它們在國際國內的大市場中現身手、創業績,成為真正的市場經濟“領頭羊”,而不是旱澇保收的“老爺車”。
四是公務員制度改革。發達國家的公務員制多半都是招聘制的,我們國家的公務員人人端著鐵飯碗,的確是一種缺乏激勵機制的形態。況且國內的經濟改革已經把各個領域的用工制度都改為市場化招聘制,唯獨留下公務員這一塊的用工鐵飯碗,是不大公平的制度設計。社會上把這一制度設計戲謔為“岸上”和“岸下”,把參與社會工作叫“下?!?,考上公務員叫“上岸”,本身反映出一個社會、兩種制度的不平等設計。從公務員隊伍的表現情況看,過去一大二公時代經濟領域呈現出來的大鍋飯問題——“三個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在如今的公務員隊伍中表現也很突出,長此以往,問題會日益嚴重。在有些時段上,公務員隊伍甚至成了“藏污納垢”的地方,大量的腐敗分子和無德無能者占據著公務員崗位,乃至于重要的領導崗位,工作乏力、業績平平、尸位素餐、壓制人才,成為阻礙經濟社會發展的落后力量。此一塊不改革,必將成為中國現代化的累贅。
公務員制度改革的方向,最終要實現全國的勞動用工政策的一體化,無論什么行業,都要執行一樣的用工制度,讓大家公平競爭、自由進退。對一些特殊行業,可以規定相應的特殊政策;對能力突出、有功于國家的公務員,可以給予相應的名譽和獎勵,建立終身錄用的制度;對那些不學無術、濫竽充數和得過且過之輩,要堅決予以辭退,以保持公務員隊伍的純潔性和戰斗力。關于這一改革,目前尚未提上議事日程,希望盡快啟動。
五是政治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是難度和風險最大的一項改革,根據改革開放的基本方略,應該堅持循序漸進的改革步驟,穩中求進、集腋成裘。伴隨著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民主制度和法治政府建設成效卓著。政治體制改革既需要頂層設計的逐步完善,又需要廣大民眾的主動參與,因此,當務之急是加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十四字方針”的宣傳教育工作,讓社會各界和廣大民眾深化對新時代價值觀的認識和實踐,樹立適應現代社會和新時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摒棄傳統的等級觀念和專制思維,把自我塑造成現代化新公民。頂層設計也要隨著市場化、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推進予以完善,使新時代的政治體制與經濟體制相適應,達到馬克思所講的“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適應”的目標,為中國的現代化事業和民族復興大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注: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