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醫院圖片大全-第三醫院百科

首頁 > 資訊 > 國際 > 正文

第三醫院圖片大全-第三醫院百科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新住院大樓2號樓,是該院的標志性建筑,這棟大樓承載了該院幾代人的夢想與光榮;就在這棟樓的2樓心內科會議室里矗立著一整面文化墻,上面以大事記的形式記錄著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的發展歷程,展示了這個學科發展至今的榮譽與輝煌。

◎1979年,心血管病研究室成立。◎1983年,《心血管病學進展》雜志創刊。◎1996年,開展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TCA)。◎1997年,成為成都市首批重點學科。◎2002年,開展省內首例房顫射頻消融術。◎2004年,開展三維檢測下治療復雜心律失常。◎2007年,成為四川省甲級重點學科。◎2014年,建成云貴川首家胸痛中心。◎2021年,成為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單位……

科室的名人大師及歷任創業先驅,在此被后輩瞻仰,成為科室文化底蘊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的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已經從成都市首批重點學科,成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單位,進入了“國家隊”。

半個世紀的風雨滄桑,數十年的艱苦奮斗,心內科是如何發展成為醫院的一塊“金字招牌”的呢?

回顧過去,可以在浩渺的時光中尋找到學科發展的標志;品讀歷史,在塵封的記憶里詮釋創新領先的密碼,為實現明天的發展進一步積聚力量,找到方向。

1972年國務院下達了在全國開展“三病防治”的通知,原省衛生廳將成都地區冠心病的流調任務交給了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成立了冠心病小組,即成都市心研所的前身。想開展調查研究,設備缺乏是困難之一,超聲心動圖檢查是當年頂尖的檢查手段,國內只有極少數醫院有該超聲心動圖檢查設備,成都一臺都沒有,全國的制造廠家也僅有一家,想要購置一臺困難重重。

在那段頗為艱難的歲月,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的領導非常支持心研所的發展,時任院長賈珍帶著醫生和工程師分別前往重慶、武漢、上海、北京等地參觀學習,希望能研制出無創傷性的心血管儀器。“買不到,就自己造。”抱著這樣的決心,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冠心病研究小組”成員學習歸來后,醫院便與國防工廠合作,開始了對用于臨床的超聲心動圖設備的研發,沒有現成資料,就大量查閱外國文獻;沒有圖紙,就“醫+工”相互討論;沒有數據支撐,就反復實驗……經過了一年多的努力,“成都造”M型超聲心動圖設備誕生了,自此之后大大提高了冠心病的診斷準確率,填補了西南地區該項技術的空白。1975年,科研小組在研制與開展超聲心動圖的基礎上,完成了1600例青少年二尖瓣脫垂的流行病學調查,這是國內最早進行的調研項目之一。

1979年,在充分肯定醫院科研成果的基礎上,經原成都市衛生局批準,改心血管疾病研究小組為隸屬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編制和供給的成都市心血管疾病研究室,包含心血管內科、外科、超聲診斷、科研實驗室等技術力量,正式成立了“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室”,杜傳禮任主任。在那個對于“專科”概念尚為模糊的年代,杜傳禮便有了超前的眼光,認為亞專業應該精細化,一個好的學科應該在技術上取得突破,技術與科研齊頭并進將成為高質量診療的重要保障。

研究室在20世紀70年代較早地開展右心導管檢查,80年代又帶頭開展了冠脈造影、心臟起搏器植入術、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球囊擴張術,開創了心血管介入技術發展的先河,也奠定了業內的學術地位。同時,培養多位重量級的科研人才,開啟了醫學與科研并進的道路。這一跨時代的變化,為之后的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在心血管疾病診治上,朝著“高、精、尖”的方向開啟“井噴式”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作為一個有情懷的傳統知識分子,杜傳禮更超前地創辦了一本心血管專業雜志——《心血管病學進展》。一個科室擁有一本專業雜志,除阜外、安貞、同濟等國家級醫院外,全國罕見。杜傳禮認為,“科室取得的成績歸功于醫院有著一群熱愛醫學、勇于科研、具備前瞻性眼光的醫生。”為了給這樣一批有理想、有抱負、有干勁的醫者創造更好的學習條件,為他們提供提升自我的平臺,當時的這種眼光、胸懷和魄力,讓后輩無比地欽佩;也就是這本雜志而后成為全國幾代心血管專業醫生成長、成才的指引,也讓心內科在全國占據了一席之地。

1983年,科室主持的全國心血管學術會議在成都召開。1984年,心內科正式從大內科分出,在省內較早開展心血管介入診療。1989年,由省科學技術委員會批準正式掛牌成立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為當時在全國最早成立的4個心血管疾病研究所之一。

進入90年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社會老齡化進程的加速,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全球范圍內人類的頭號死因,而心血管介入治療因其微創、快速、安全有效等優勢得到了快速發展,成了介入治療中相對成熟和具有代表性的技術之一,引領著心血管診療技術的發展。心內科專注于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心血管疾病,把發展心血管介入技術作為重點方向,將心律失常、冠心病、心力衰竭作為主攻的亞專業方向,攻堅克難,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

1992年,心內科在省內率先開展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術,當時在全國也僅有10多家大型教學醫院的心臟中心能開展,而這些復雜心律失常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是常規治療病種。2004年,開展三維檢測下治療復雜心律失常(當時僅華西醫院與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可以開展),不僅救治了許多疑難重癥,還大大提高了心研所的科研與治療水平。

后來,亞專業引進國際上先進理念和技術,多學科合作,率先在國內開展全麻下房顫導管射頻消融術;在美國Cedena醫學中心的全球著名電生理專家王勛章教授的協助和指導下,研究房顫的消融術式,房顫消融成功率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其他各種復雜心律失常,如CRT術后室速電風暴的消融治療、需要在心外膜消融的心肌病室速、妊娠期無休止心律失常的治療及各種嚴重器質性疾病心律失常的診斷和消融治療水平均處于國內先進、省內領先,因此也多次在國內最高級別的學術會上進行手術演示。

冠心病(包括急性胸痛)也是科室的傳統強項和重點發展的亞專業,1996年在省內率先與華西醫院同期開展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TCA),當時國內能開展該項技術的醫院屈指可數。2005年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在省內最先開展經橈動脈冠脈介入治療,極大地提高了患者的舒適度,減輕了痛苦、降低了圍手術期并發癥發生率,10余年間科室將此項技術在省內大力推廣,冠脈介入治療99%都可經橈動脈途徑完成。

第三醫院圖片大全-第三醫院百科

20世紀90年代心內科用儀器設備做檢查

冠心病專業組早在2010~2011年間就引進了西南地區第二臺冠脈血管內超聲系統(IVUS),系統開展了冠脈腔內影像學檢查并指導復雜冠脈介入治療,如左主干病變和真性分叉病變的雙支架介入治療、冠脈夾層以及嚴重冠脈鈣化的診斷、評估和優化治療等方面,組織和參與了省內及西南地區IVUS技術的推廣和普及。

心內科在心力衰竭的急救、器械治療和規范化管理方面在西南地區均處于領先水平,2007年,科室作為“慢性心衰社區管理與防治”課題的牽頭單位,積極組織課題組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論證和推廣課題,最終圓滿完成成都市“十一五”重大科技專項科研任務,使成都市心衰社區防治與管理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填補了成都市心衰社區防治與管理的空白,并獲得成都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12年,隨著心內科慢性心衰的社區管理與防治獲得成都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心力衰竭合并COPD的早期診斷與干預治療獲四川省醫學科技進步三等獎,心內科的發展也進入了“黃金十年”。

2013年,成為成都市心血管疾病質控中心主任單位,牽頭成都市心血管疾病規范化診療的質量控制。

2013年,冠心病亞專業較早在省內開展冠脈旋磨術,并很快掌握并獨立開展這一技術,為大量病情復雜的冠心病患者解除病痛、避免了冠脈搭橋的創傷和痛苦。慢性完全閉塞病變(CTO)是冠脈介入領域最后的堡壘,是最為復雜和困難的病變類型,此后,科室獨立開展CTO的逆向介入治療并獲得成功,在省內首次報告了CTO逆向介入的成功病例,獲得業內專家的高度認可,以此開展血管內超聲(IVUS)指導下慢性冠脈閉塞病變(CTO)介入治療及Reverse-CART技術、CHIP(復雜高危且有手術指征)患者的介入治療、主動迎接技術(AGT)開通復雜CTO病變技術,并發展成為常規技術。

2014年,心內科牽頭建立了云貴川地區首家通過國家認證的胸痛中心。救治水平和反應速度屬于國內領先水平。在醫院胸痛中心的帶動下,成都地區及省內較多縣市胸痛治療的規范性都有所加強,很多醫院都為危及生命的胸痛患者開辟了綠色通道,這也實現了打造好胸痛中心的初衷。2017年,心血管內科成為中國胸痛中心示范基地,并于2019年順利通過胸痛中心復審,踏上了胸痛中心建設的新階段。

心律失常亞專業在2015年開展國內領先的全麻下房顫射頻消融術、心臟監測儀植入術、左室四極導線CRTP/D的植入術,2016年開展左室電極多部位起搏(MPP)、ICD電風暴急診射頻消融、20極標測導管應用于心律失常高密度標測射頻消融等技術,2018年成立“復雜心律失常診療中心”,亞專業團隊進一步加強,迎來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開展的一系列新技術包括:持續性房顫基于心房瘢痕的個體化消融,持續性房顫化學消融、冷凍消融,心臟再同步化治療,人工心臟永久起搏器電極拔除術等,心衰再同步化治療快速優化新方法研究獲成都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房顫作為最常見的心律失常,有很高的致死和致殘率,射頻消融是治療房顫的主要方式。但房顫射頻消融手術成功率如何突破50%,在20年里,全球醫學界都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心律失常團隊潛心研究,通過不斷地摸索和改進,使慢性房顫患者的一次性射頻消融成功率提高至80%~90%。2017年,這種個體化的消融方法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大規模使用。僅2018年,科室就開展了包括陣發性房顫冷凍消融術、腔內超聲指導下(ICE)室性心律失常射頻消融術、持續房顫射頻消融聯合希氏束起搏一站式手術等在內的15項國內先進技術,2020年經過全國房顫專家嚴格審核,掛牌“國家級房顫中心示范基地”,2021年更是成功掛牌“中國房顫規范化管理中心卓越中心”。

2020年,心內科成為成都市高水平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單位,在成都市政府的支持下,開啟新篇章,不斷開拓進取,實現“醫教研管”協同的跨越式發展。

2021年,獲批國家衛健委和中國醫師協會冠心病介入和心律失常(導管消融、器械植入)培訓基地,成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單位,牽頭成立成都市胸痛中心聯盟并發布成都市胸痛地圖,啟動本地區胸痛單元建設,在國際心血管大會ACC上報告了全球首例遠程起搏器程控技術……

2022年,學科發展再次迎來新高潮,心內科成功完成全省首臺心臟收縮力調節器(CCM)的植入,同時也是全省首例CCM與埋藏式除顫器(ICD)的一站式聯合植入,開創了全省CCM治療的先河;開展了全省首例房顫脈沖場消融術,使陣發性房顫的手術時間從平均2個小時以上,縮短為僅僅70分鐘;科研方面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獲發明專利6項,射頻消融控制技術獲得市場轉化,科室發表SCI學術論文超過40篇,承擔藥品及器械GCP研究7項,再樹心內科發展的又一個里程碑。

未來,心內科以建立“雙中心”為戰略目標,著力建設心血管疾病的區域醫療中心和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在新技術、新項目領域先行先試,培養一批醫德高尚、治學嚴謹、技術精湛、具有開拓精神和區域影響力的心臟亞學科帶頭人,助力學科始終走在學科的第一梯隊,構建高水準醫學科技創新平臺,開展高質量臨床科學研究,打造人民滿意的西南地區第一方陣醫院,為群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有溫度的醫療服務。

大眾健康報記者 侯文瑾

編輯 陳施妤

校對 李 冉

審核 李妍婕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acmerblog.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免费观看| 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高清国内精品福利|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9|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在线精品国精品国产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国产揄拍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网站| 99热亚洲色精品国产88| 久久久免费的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线观看动态图| 国产精品熟女视频一区二区 | 国产色婷婷精品综合在线| 青青青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2020丨|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麻豆| 国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的使用体验| 午夜影视日本亚洲欧洲精品一区| 久久精品免费大片国产大片| 国产麻传媒精品国产AV|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日韩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小说| 国产精品爆乳在线播放第一人称| 2017国产精品自拍|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二区| 99麻豆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潘金莲| 国产精品萌白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香蕉麻豆| 91精品免费不卡在线观看| 99热精品国产麻豆|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久热香蕉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品香蕉在线观看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