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開展青年工作目的是什么-什么是黨青年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來源:【上思縣融媒體中心】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近日,中央印發了《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要求全黨以求真、務實、管用的調查研究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新時代青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中堅力量,然而,伴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和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多元思潮交流交融,青年群體思想的獨立性、差異性增強,利益訴求與價值追求多樣,加之網絡生存化趨勢明顯,給新時代青年工作帶來諸多挑戰。以《方案》為基本遵循,主動圍繞青年群眾進行調查研究,深入他們的生活場景,及時捕捉并研判他們的思想變化,推動“找準真問題、弄情況”,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引領,確保“取得真效果”,對于高質量推進青年工作至關重要。
提高站位,找準真問題。總書記明確指出,調查研究關鍵在于“聽真話、察真情,真研究問題、研究真問題”。研究真問題的前提是找準真問題。而問題找得準不準,根本取決于所處的站位與方向。“黨政軍民學,東南西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青年力量在黨的事業全局中的關鍵意義決定了開展青年工作調研必須毫不動搖地聽黨話、跟黨走,要按照是否對標黨中央要求、是否回應青年關切等標準,找準調研方向,精準發力,確保調查研究著眼全局、站位高遠、視野開闊。以調查研究推進青年工作,首要是站穩政治立場。要“聽黨指揮、聞令而動”,旗幟鮮明地講政治、明方向,自覺把青年群眾的成長與發展放到黨的第二個百年使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局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等核心戰略去考量,在準確定位的前提下明晰調查研究的方向,找出最緊迫現實的問題,以強烈的政治擔當為調查研究導航定向。其次,要對準現實之源去發掘問題之根。找問題貴在一個“準”字,而距離近了才能瞄“準”。要主動走到青年群眾中去,和青年群眾坐一條板凳、虛心探求,贏得他們的認同與信任;同時要力戒形式主義,不走馬觀花,不蜻蜓點水,實打實地去調查取材,與他們真心交流、真情交往,促使他們敞開“心窩子”,打開“話匣子”,說出“真心話”,擺出“真困惑”。此外還要引導青年群眾關注現實。問題總是現實而具體的,要充分發揮當代青年作為網絡社會原住民的先天優勢,引導他們看社會看世界,并自覺審視個人命運與社會現實融進過程中的阻礙與困難,以此為導向找準黨的青年工作重心。
科學分析,弄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也是黨推進青年工作強有力的法寶。與其他社會問題一樣,來自青年群體的問題既是歷史的、也是具體的。深入青年開展調查研究,首先要聯系具體的歷史條件。馬克思主義認為,任何人都必須在其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造歷史。當代青年所“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就是新時代的具體條件。這是調查研究當前青年群體不可忽略的前提條件。倘若忽略或避開這個條件,任何調查研究都會淪為無意義的空論。因此,必須從實事求是出發,準確把握新時代的基本特點、主要矛盾與發展趨勢,以及這些新的客觀條件對當代青年成長的影響、制約與要求等,如此才能全面準確地解析青年群眾的現實問題。二要契合不同青年群體的特殊規律。當代青年呈現出個性張揚、思想活躍、求新求變等共性特征,但不同領域、不同地區、不同行業青年群體的特點和訴求也有其特殊性,要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采用座談研討、問卷調查、案例分析、走訪調研、蹲點調研、實地考察等不同的調研方法,輔以大數據、云計算、計量分析等定量技術,科學識別不同青年群體在成長成才過程中的迷茫和困惑。要準確地掌握情況,還必須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分門別類、“解剖麻雀式”地考察問題。特別要契合不同背景下青年群體的思想特點與現實訴求,真正沉入到他們自身的實際中去剖析問題,進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弄清楚問題的本質所在,全面提高調查研究的準確性、真實性、科學性,為問題解決提供依據。
較真碰硬,取得真效果。調查是基礎,研究是手段,成果運用是落腳點,調查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解決問題,在于成果轉化,要做好調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打出真招實招,取得真實效。針對各種青年現象、青年熱點、青年問題開展調查研究,目的就是為了回答如何引導青年、組織青年、服務青年的問題。不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調查研究,或者僅以一紙報告為終點的調查研究都是對資源的莫大浪費。青年群體中反映的問題往往代表社會最緊迫最棘手的問題,需要第一時間去推動解決。當前困擾青年群眾的痛點問題主要集中在教育、就業、居住等現實領域。必須著力推進調研成果走向應用,將調研成果切實轉化為攻堅克難的具體思路和辦法舉措,以及時有效的決策、制度和措施去回應這些痛點及其背后的訴求。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一步。要在總結青年工作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對調研發現的問題進行科學分析和全面思考,并逐一梳理問題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列出“任務書”和“時間表”,對短期能解決的問題應該立行立改,馬上就辦,對短期難以解決的問題應緊盯不放,一抓到底。同時,要實質性地解決問題,還要敢于較真碰硬。當代青年成長的現實環境復雜多變,且各種利益交錯,只有敢出真招實招,啃“硬骨頭”,及時斬斷利益藩籬,疏通各種堵點淤點,才能確保基于調研的各項政策措施能夠落地生根、一貫到底。政策能否落地并落實,這是關乎調查研究能否產生實際效用的根本衡量,必須以 “釘釘子”式的方法來促進調研成果走向具體舉措,讓青年群眾真切感受到自身就業、居住等核心利益的保障,感受到實實在在的關懷與支持,以及自身奮斗的價值與希望,如此才能由內激發青年力量,真正意義上贏得青年。
作者:王琦
單位:湖南城市學院教師教育學院黨委書記
本文來自【上思縣融媒體中心】,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