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裕興社區樓道內的共享花園。楊艷敏 攝
該社區還設置了老年“幸福食堂”助餐點,并定期舉辦“紅石榴”公益集市,15分鐘內滿足生活所需不再是夢想。據居民易朝霞講述,她作為遷居到此的牧民,居住環境有了很大改善,樓院里的共享花園更是給鄰里間的交流搭了一座橋梁。每當節慶,大伙會便拿出各民族餐點一同享用,更有漢族小孩在過節期間穿起了專門購置的民族服飾。
裕興社區黨委書記牙曉君介紹說,該社區共有居民樓院38棟,近年來聚力打造“互嵌式社區+開放式樓院+紅石榴驛站”工作品牌,通過聚焦“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轄區各民族居民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一派“陌鄰”變“熟鄰”的景象。
牙曉君表示,驛站內還會定期開展紅石榴“板凳會”,讓矛盾糾紛、訴求意愿等社情民意得以反饋、解決,該網格化驛站成為化解各族鄰里糾紛的“終點站”、傾聽民眾呼聲的“主陣地”。
值得一提的是,社區還定期組織“幫在驛站”解民憂行動,比如:將社保生存認證、高齡老人補貼、困難就業人員資料收集等便民服務事項辦理延伸至驛站,對有特殊需求的居民,提供上門服務。
據肅南縣紅灣寺鎮黨委書記魯燕青介紹,該鎮居住了21個民族的居民4313戶9449人,少數民族居民占比達47.29%,是典型的少數民族融居鄉鎮。
近年來,該鎮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打造了紅石榴暖陽幸福驛站7個,通過舉辦社區鄰里節等活動,引導各族居民“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飯、同過一個節”,并以建設各民族共同富裕先行區為統攬,立足“開放式樓院”特色,以“一樓道一主題”打造文化墻,深入宣傳“民族團結進步家庭”“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婦”等民眾身邊的先進典型,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充分激發各族居民見賢思齊、睦鄰向善、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讓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持續煥發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