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尼本地醫生用AI輔助診療系統為患者診療。杭州援藏醫療隊供圖
數字底座筑牢高原醫院“智慧筋骨”
走進嶄新的色尼區人民醫院,看不見紙質病歷穿梭的景象。醫生輕點鼠標,患者診療信息便在系統間無縫流轉。這背后,是杭州援藏工作組針對醫院原信息系統老舊卡頓、制約發展的問題,投入重建的三大核心系統——病歷管理系統(HIS)、實驗室信息系統(LIS)和影像歸檔和通訊系統(PACS)。
“過去系統慢得像牦牛爬坡,開個檢查單都費勁,現在流暢多了。”一位導診護士感慨。如今,新系統成為醫院高效運行的“壓艙石”:HIS系統讓掛號、開單、記錄病歷一氣呵成,大幅壓縮患者等待時間;LIS系統將檢驗結果實時推送醫生工作站,自動標記異常值;PACS系統則讓X光、CT影像秒速共享,醫生隨時調閱判讀。
特檢科醫生感觸更深:“現在,異常結果在系統里自動‘跳’出來提醒,有效避免了人工疏忽可能帶來的風險。有了這三件套,醫生安心,患者更安全。”基礎系統的重構,為色尼區醫療集團搭建起堅實的數字化骨架。
“AI助手”賦能高原診療能力躍升
在過去,高原地區醫護人員實踐機會相對稀缺,復雜病例診斷常遇挑戰。杭州援藏醫療隊帶來的AI輔助診療系統,如同一名全天候在崗的“超級助手”,正悄然改變這一局面。
病房里,一位當地醫生面對高齡心衰患者猶豫不決:先強心還是利尿?選哪種利尿劑?他迅速在AI系統輸入患者癥狀和檢查數據。系統瞬間調取海量醫學數據庫,結合HIS中的完整病歷,給出循證建議。最終,醫生結合臨床經驗確定了方案。
“它不僅是‘智囊團’,更是‘培訓師’。”色尼區人民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套系統深度對接HIS,能基于患者病史、查體及檢查結果智能提示診斷方向與檢查建議,拓寬醫生思路。其內置的海量文獻庫和病歷質控功能,持續助力本地醫護人員能力提升,為高原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小書包”背出牧區健康服務新天地
對于地廣人稀的牧區,健康服務“最后一公里”尤為艱難。過去,家庭醫生下鄉隨訪和體檢,設備笨重,數據靠手寫,回到衛生院再二次錄入,效率低易出錯,結果反饋嚴重滯后。
如今,一個輕便的“家醫體檢小書包”解決了大問題。色尼區鄉鎮衛生院的醫生背著它走進牧民帳篷,血壓計、血糖儀、便攜式血尿檢測設備一應俱全。檢測數據當場錄入平板電腦,借助無線網絡,結果實時回傳至衛生院中心系統。
“以前大雪封山,老人去鄉里體檢太危險。現在醫生上門,帳篷里就能做全套檢查。”一位當地牧民豎起大拇指。據了解,該系統不僅永久存儲數據,更能自動分析生成健康報告與指導建議,家庭醫生據此精準跟蹤隨訪。
“這是一次健康數字化‘接天線、接地氣’的成功實踐。”色尼區醫療集團黨委書記白瑪次仁表示,在杭州援藏力量的全力支持下,上述數智醫療體系已全部驗收上線,實現了智慧醫療、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下一步,色尼區將在醫療集團內部全面鋪開系統培訓,覆蓋所有鄉鎮衛生院和村醫務室,確保“能用、會用、用好”,讓高原百姓切實享受數字化帶來的便捷、精準、高效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