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發現一座唐代軍吏墓 對研究基層軍官家族生活具有重要價值
中新網西安7月3日電 (記者 阿琳娜)記者3日從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獲悉,考古人員在西安東郊發現唐代軍吏田伾及其夫人墓葬,對研究唐代下層軍吏家庭的社會生活風貌和喪葬習俗具有重要價值。
據介紹,田伾及其夫人墓均出土墓志。墓志記載,田伾出身武官世家,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參軍,貞元元年(公元785年)獲將仕郎散官,并被辟召入河陽節度使幕府,先后任(試)左衛兵曹參軍、太子通事舍人、左金吾長史、同州防御使隨軍知上都留后、郯王府兵曹參軍、河東節度使上都留后等官職。最終,田伾于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去世,享年53歲。
田伾夫人馮氏,亦出身武官世家,在其夫去世二十余年后,于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在京兆府長安縣太平里私宅內辭世,享年72歲。
田氏夫婦的墓志揭示了唐代家族中嫡庶子女生活狀況的獨特視角。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專家介紹,志文載田伾與馮氏生有四子三女,其中,長子任左武衛兵曹參軍,二子任太常寺奉禮郎,三子多病早亡,幼子以吏部常選任朝議郎、蘇州司倉參軍,丁母憂后復授陜州大都督府士曹參軍等官職。長女出家為尼,法號惠寂。次女出嫁郗氏,幼女出嫁白氏。在馮氏去世時,僅幼子田文雅和嫁于郗氏的次女尚在世。除馮氏所生的子女外,田伾另有兩位庶子,但這兩位庶子未曾擔任官職,亦未在馮氏墓志中提及。
此外,馮氏墓志的撰寫者為“朝議郎前太府寺丞上柱國李述”,由其子田文雅書寫,并在墓志末尾題記“凡六百廿五字,嗣子文雅書”。此種形式在唐代墓志中比較少見。
據介紹,田伾及其夫人墓是關中地區這一時期流行的墓葬形制,為研究關中地區中晚唐墓葬文化提供了新的資料,出土的墓志不僅對探究唐代基層軍官家族生活具有重要價值,而且從側面揭示了唐代中晚期中央與地方藩鎮的政治格局,以及藩鎮幕府僚佐制度的興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