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徐露(左)與阿盧曉波(右)在成都世運會開幕式彩排現場。(受訪者供圖)
四川有“天府之國”之稱,自古就是多元文化交匯融合的典范,民族文化底蘊極其豐厚、異彩紛呈。在成都世運會的多個比賽和活動現場,極具民族風的各類演出正火熱上演。
來自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木偶皮影劇團的《最炫民族風》木偶節目便是其一。演員們身著藏、羌、彝等民族的盛裝,與具有濃郁民族造型特色的大型木偶同臺共舞。該團團長吳錚說:“我們想用舞臺藝術的形式,生動展現這片土地上多元共生、和諧交融的民族風情。”
“我喜歡這個木偶節目,很有趣且非常吸引人,舞蹈也通過演員的上半身和手臂表現得很好。”來自美國的啦啦操裁判里菲諾·莉茲表示,“我剛得知中國有56個民族,太驚人了!這次能感受到各民族的文化,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
成都世運會上,涼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團帶來的彝族男子群舞《少年飛馬》,仿佛將現場觀眾帶到了廣袤的涼山高原。該團舞蹈演員陳靈康表示,希望通過這支舞蹈傳遞出勇敢、奮進的民族精神。
此次賽事,擁有千年歷史的龍舟首次登上世運會正賽舞臺。2003年出生的蒙古族小將挖布友抓次爾是中國龍舟隊隊員,他和隊友一道在興隆湖上破浪前行,為中國隊奪得兩枚銀牌。
挖布友抓次爾從小在家鄉四川瀘沽湖駕馭豬槽船,豬槽船細長的船身與龍舟有異曲同工之妙,這賦予了他融入龍舟運動的獨特優勢。“比賽中,外國教練也曾驚嘆我們在逆流中的協同性,這正源于多民族協作所培育出的默契。”
贏得男子浮士德球項目銀牌的德國運動員克拉森·費利克斯同樣認為,體育正成為展示多元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中國是一個非常大、非常棒的國家,有著深厚和多元化的文化底蘊。我熱愛并歡迎多樣性,能通過世運會感受并體驗到這一切真是太棒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