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系統推進國土空間治理與生態保護修復
中新網海口8月16日電 (記者 王子謙)2025年全國生態日海南分會場活動15日在海口舉辦,海南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副廳長王保漢說,海南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為引領,推動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協同共進。
他介紹,海南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深化多規合一改革,推動頒布《海南自由貿易港國土空間規劃條例》,省級和18個市縣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已批復實施。在落實耕地保護責任上,全省耕地實際保有量742.65萬畝,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劃定陸域、近岸海域生態保護紅線,分別占陸域、近岸海域面積的27.4%和35.1%。
他說,目前海南推動形成陸海統籌保護發展的新格局。海南省海岸帶及海洋空間規劃已批復實施,實施海岸帶分類分段精細化管控,推動形成海岸帶生態、生產、生活空間的合理布局。海南自然岸線保有率在63%以上,位居全國第一。
在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方面,海南實施南部山水工程項目,生態修復面積近38.55萬畝,實施推進7個中央資金支持和3個省級資金支持的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530個歷史遺留和地坑礦山已經治理了526個,修復面積6200公頃,建成5個國家級和32個省級綠色礦山。
王保漢表示,海南已建立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有償使用制度,海口、三亞等市縣以及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全民所有自然資產清查試點成果已通過自然資源部的質檢。2019年至今處置批而未供土地18.4萬畝,閑置土地15.1萬畝,連續6年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處置任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