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湛藍色的云南大理洱海。大理州政府新聞辦公室 供圖
洱海,作為瀾滄江—湄公河水系的重要組成,通過西洱河與漾濞江連通瀾滄江。它不僅是大理的生命之源,更是緊密連接瀾湄生態脈絡的關鍵節點。
中國改革開放后,隨著大理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洱海流域內人口迅速增長。污染負荷不斷增加,1996年、2003年、2013年,洱海出現藍藻大面積聚集。
“污染問題一度成為洱海之痛,牽動著無數人的心弦?!鄙虾=煌ù髮W云南(大理)研究院院長王欣澤告訴記者,2015年云南打響洱海保護精準治理攻堅戰,劃定“三線”、生態搬遷、濕地修復、植被恢復、污水截流……推動洱海保護從“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和“生態之治”轉變。
多措并舉之下,洱海保護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水質穩定保持優良水平。被譽為“水質風向標”的海菜花,在消失多年后開始大面積出現,成為夏秋之際洱海一道亮麗風景。
恢復“顏值”的洱海變為“產值”。隨著中國文旅產業強勁復蘇,生態旅游成為時尚熱點,大理再度重現“蒼山洱海、人山人?!钡氖r。2024年,大理州接待海內外游客首次突破1億人次,創歷史新高;旅游總花費171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06%。
8月15日,大理發布“洱海指數”,從流域環境改善、湖區水質提升、生物多樣性提高、湖泊服務功能完善等方面,全面、系統、科學反映洱海保護治理工作成效和洱海水生態狀況。根據測算,2015年至2021年,“洱海指數”評價為“良”;2022年至2024年,“洱海指數”評價為“優”。
“湖泊治理是一個世界級難題?!蓖跣罎烧f,“洱海指數”的發布將為今后一段時期洱海高水平保護、流域可持續發展構建更加科學的量化指標和評價體系,也為中國湖泊評價由單一理化指標逐步向系統綜合指標轉變提供“洱海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