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祭出關稅武器,這些國家坐不住了
美國的關稅重錘幾乎是無差別攻擊,盟友被“坑”的更慘。
美國政府此前公布的經過調整的“對等關稅”近日生效,將10%至41%不等的關稅加諸數十個貿易伙伴,再次暴露其“關稅優于盟友”的行事邏輯。
和美國沒達成貿易協議,自然是一大風險。即便和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或地區,也難逃政策反復的沖擊。
畢竟,你怎么保證美國不變卦呢?所謂的“協議保障”在美方的朝令夕改面前,往往形同虛設。
日本被“坑”得不輕
此前,美日就關稅問題達成一致。根據協議內容,美國將對包括汽車在內的日本商品統一征收15%關稅,低于此前特朗普威脅的25%稅率。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對于日美關稅協議,日本政府的解釋是“關稅稅率低于15%的商品,關稅將上調至15%;關稅稅率為15%或以上的商品將維持現有稅率,不疊加任何關稅”。
然而,按照美方說法,新稅率是要在現有稅率上加征15%的統一關稅。
日本上下一片驚呼,想不到美國還有如此操作。
日本首席貿易談判代表赤澤亮正緊急會見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作為“如今華盛頓最大的親日政客”,貝森特表示歉意,并稱美國將“退還多繳的稅款”。
但日本也被美國這一番操作搞得心慌慌,不知道何時又要被美國“宰一刀”。
印度號召“抵制美貨”
據路透社報道,從麥當勞、可口可樂到亞馬遜、蘋果,美國跨國公司在印度面臨抵制的浪潮。特朗普對印度商品征收50%的關稅后,越來越多的人呼吁購買本土產品,放棄美國產品。
印度Wow Skin Science聯合創始人馬尼什·喬杜里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段視頻,呼吁支持農民和初創企業,讓“印度制造”成為“全球熱議話題”。
印度提供叫車服務的DriveU首席執行官拉姆·沙斯特里則寫道:“印度應該擁有自己的本土的互聯網產品?!?/p>
印度總理莫迪在班加羅爾的一次集會上“特別呼吁”印度實現自力更生。他說,印度科技公司為世界生產產品,但“現在是我們優先考慮印度需求的時候了”。
瑞士放話“不買F-35了”
據美國《政客》雜志報道,美國總統決定對瑞士出口產品征收39%的關稅,這是對發達國家征收的最高關稅,是歐盟關稅的兩倍多,引發了強烈反對。
2021年,瑞士選擇購買F-35戰斗機,而非法國的“陣風”戰斗機。在全民公投中,這項耗資60億瑞士法郎的項目僅以50.1%的支持率勉強通過。結果,如今華盛頓告知伯爾尼,這批飛機的最終成本可能比預期高出10億瑞士法郎以上。
瑞士綠黨2025年早些時候向議會提交了一份正式動議,要求取消F-35訂單。其他黨派議員漢斯-彼得·波特曼也表示:“F-35戰斗機現在再次成為一個政治問題。”
“整個國家都震驚了。”洛桑大學政治學教授奧斯卡·馬佐萊尼說道,“出于很多原因,瑞士人認為自己是美國的特殊盟友。”
看來,在特朗普的詞典里,關稅這個詞的排位,要比盟友高很多。
還有人“牙齒發抖”
據韓媒報道,韓國盡管與美國達成了差強人意的貿易協議,但隨著特朗普放出半導體100%關稅威脅,韓國也擔心自己成為收割對象。
韓國總統李在明表示,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談判過程讓他“牙齒發抖”,并感嘆韓國真的需要增強國力。
歐盟被認為向特朗普屈服,但同時也宣布對美國的報復性關稅只是推遲6個月,并非完全取消。
6個月后將是2026年2月,美國將進入中期選舉周期,為了爭取新的豁免,歐盟可能威脅實施一些有針對性的農業關稅或配額。
巴西表示“暫時不慌”
美國對巴西的霸凌,則似乎完全是個政治問題,特朗普的目的在于拯救他的政治盟友——巴西前總統博索納羅。
特朗普的行政命令明確指出,加征關稅的原因,是針對巴西對博索納羅進行“出于政治動機的迫害、恐嚇、騷擾、審查與起訴”。
巴西是世界上少有的對美貿易逆差經濟體,也就是說,美國對巴西的出口大于進口。
盧拉8月6日接受路透社采訪時透露,他并不急于和美國達成協議或進行反制,也不急于致電白宮。他說,巴西當前不會宣布“對等關稅”,但也不會放棄內閣層級的談判。
“如果我的直覺告訴我,特朗普準備好談判了,我會毫不猶豫地打電話給他?!北R拉在位于巴西利亞的總統官邸說:“但今天我的直覺告訴我,他不想談,我不會自取其辱?!?/p>
被美國的貿易霸凌折磨,各國的反應不一。即便達成了貿易協議,大家也無法放下心來,畢竟政策的不穩定性和信譽的缺乏,已經快成為美國政府的代名詞了。對于這些美國的貿易伙伴來說,想要修復裂痕,恢復信任,似乎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三里河”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