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17日電 題:參觀這座紀念館,習近平問了68個問題
“這里有多少(名單)?”
“能不能再多收集了?”
“當時那些軍隊的建制有記錄吧?”
“這些人是軍人還是百姓?”
……
2014年1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南京,出席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隨后,他走進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觀,在遇難者名單墻前,總書記頻頻駐足,提了一連串問題。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野蠻侵入南京,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慘案,30萬同胞慘遭殺戮。這是人類歷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頁。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時任館長朱成山回憶,習近平總書記一共問了他68個問題,提及了以色列對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研究,還特地問及救助南京難民的拉貝、魏特琳等國際人士及后代。總書記不僅知道松井石根,還知道武藤章、柳川平助等參與南京大屠殺的日軍指揮官的情況。“很多專業人士對此都不見得了解。”
參觀結束后,習近平總書記與20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和遺屬代表一一握手,逐一交談,聽他們講述受難歷史。他反復囑咐老人們要保重身體,用親身經歷教育后代。原定的參觀和會見時間一再延長。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引領推動下,我國以立法形式確定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設立烈士紀念日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出臺英雄烈士保護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建立起“共和國勛章”“七一勛章”“八一勛章”等中國特色功勛榮譽表彰制度體系。
銘記歷史,為了告慰英靈。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那段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付出了傷亡3500萬人的沉重代價。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絕不讓歷史悲劇重演,是我們對當年為維護人類自由、正義、和平而犧牲的英靈、對慘遭屠殺的無辜亡靈的最好紀念。”
銘記歷史,為了凝聚力量。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重要場合闡述全民族抗戰的重要歷史意義。今年7月,在山西考察調研時,總書記特地來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八路軍烈士敬獻花籃。他強調,要講好抗戰故事,把偉大抗戰精神一代代傳下去。
銘記歷史,為了和平前行。
2015年9月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短短10多分鐘的講話里,18次提及“和平”。
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要共同引以為戒。傳承歷史,不是為了糾結過去,而是要開創未來,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
今年9月,中國將隆重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活動,向世界再次發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鮮明信號。
|出品人:陳陸軍
|總策劃:俞嵐
|策劃:吳慶才
|統籌:馬學玲 闞楓
|執筆:高萌
|校對:孫靜波
|視覺:李雪瑤
|中國新聞網“習言道”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