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藥企高層:中國可為全球研發帶來“加速度” 會成全球研發典范
中新網上海9月17日電 (記者 陳靜)“中國在生命科學領域的發展飛速,令人矚目。我認為中國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歷了數十年的積累。”武田全球研發總裁浦安諦(Andy Plump)博士17日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指出,“我相信未來五年,中國會成為全球研發的一個典范”。
“中國具備卓越的人才和完善的基礎設施,能夠低成本、高質量完成研發,這是世界罕見的?!逼职仓B直言。
在武田全球研發高級副總裁、全球研發區域負責人兼武田研發中國及亞太中心負責人王璘博士看來,來自中國藥監部門的推動力、政策帶來的加速度以及來自專家的驅動力都是創新生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浦安諦解釋,在中國,專家的科研能力,政府的支持和監管推動創新,企業家敢于且善于將優秀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三者形成合力?!斑@是現在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無法比擬的?!?/p>
在采訪中,王璘說:“近十年,中國創新形成爆發態勢,尤其在近兩三年,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逼职仓B特別提到,人們常把“新穎”與“創新”混為一談,認為新靶點才是創新,對那些經驗證、潛力巨大的靶點的挖掘,卻未必被視為創新。他直言:“我并不同意這種看法?!?/p>
在他看來,“創新”意味著患者治療結局能被改變。事實上,有許多靶點的作用并沒有被充分挖掘。浦安諦直言:“這些既有領域存在大量創新可能性?!逼职仓B表示,未來中國新的研發成果,可能會在相關靶點既有機制上做出有創新性的改良。
“生物學本身充滿不確定性。”浦安諦客觀地說,在生物醫藥行業,開發新藥是極其困難的事情。從0到1的創新確實很難,但從1到10、從10到100,每一步都很難。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國專家卓越的學術能力、樣本可及性、對前沿成果的關注以及成果轉化的決心?!边@位跨國企業全球研發總裁表示,“中國還需要一些時間來證明自己。但我有信心,中國不僅能夠實現從0到1的原創創新,還能達到全球領先水平?!?/p>
“過去幾年,中國已經出現了很多同類最佳(best-in-class)、同類首創(first-in-class)的創新成果。在與上海知名醫院的合作中,我們也看到一些具有首創潛力的靶點?!蓖醐U表示,“中國的創新正在不斷加速。我相信再過三年到五年,會有更多從0到1的成果涌現。中國的創新不僅能幫助本地患者,還能惠及全球患者。我們希望把源自中國的創新帶向全球”。
“TAK-861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中國不僅參與了Ⅲ期研究,還參與了Ⅰ期研究。”王璘舉例說,中國研究人員和臨床中心專業能力強,這些因素都在助力武田的全球研發。據悉,TAK-861是用于治療1型發作性睡病的藥物。近期,兩項全球3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的積極數據在國際行業大會上亮相。
這位外企高層人士說,生物科技就是生物科學加技術。在AI等技術領域,中國越來越強大。新技術能更好地推動中國創新走向世界。王璘說:“我們需要融入中國創新生態,構建‘雙贏’的伙伴關系,充分利用前沿科技。”
王璘直言:“中國可以為全球研發帶來加速度,我們希望進一步深化在華研發戰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