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宣傳進校園 安全種子撒心間
初冬時節,寒意漸濃。貴州省貴陽市開陽縣龍水鄉中心小學內卻暖意融融、氣氛熱烈。操場上,開陽縣消防救援大隊的消防員正在開展消防安全教育,互動提問環節,學生們熱情高漲,紛紛舉手搶答。這生動一幕,正是該校消防安全教育主題活動日的真實寫照。
今年11月9日是第34個全國消防日,11月是全國消防安全宣傳月。連日來,以“全民消防、生命至上——安全用火用電”為主題的消防安全教育活動正在貴州各地中小學校園蓬勃開展。
11月6日,警報聲在貴州大學西校區驟然響起。“捂住口鼻,彎腰低姿,快速撤離!”在模擬火災現場,校方值班人員迅速開展先期自救,同時報警并啟動應急預案。貴陽市花溪區消防救援大隊接警后快速響應,立即趕赴現場處置。整個過程緊張有序,忙而不亂。“演練不是演戲,是要讓每位同學在真實情境中形成肌肉記憶,掌握逃生技能。”主持人在現場總結。
在遵義市習水縣第一小學,實景體驗讓教育更具吸引力。一年級(6)班的師生與家長一起走進縣消防救援大隊“行走的課堂”,消防員現場展示救援設備,手把手指導孩子們試穿厚重的消防服、佩戴頭盔,還邀請大家登上救援船艇實操體驗。趣味互動中,孩子們認識了消防通道、滅火器等安全標識,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將安全知識牢記于心。
在低齡學生群體中,互動游戲成為宣傳載體。安順市關嶺自治縣頂云街道博苑幼兒園內,宣講員通過“打火機能不能玩”“毛絨玩具會不會著火”等提問,將火源、易燃物等知識點融入對話,講解火災危害和逃生技巧。銅仁市碧江區消防救援大隊結合師生日常學習生活場景巧妙設計游戲環節,讓師生們在互動中掌握基礎消防知識,提升應急避險能力。
針對民族地區特點,消防宣傳也有“特色方案”。在黔東南州,消防宣傳員將防火知識編成朗朗上口的苗語+侗語山歌:“電器線路常檢查,臥床吸煙要不得……”悠揚的歌聲中,孩子們將安全要點牢記于心。這種“雙語”普法模式,消除了語言隔閡,讓消防安全知識在民族地區扎下深根。
“校園消防宣傳不僅要告訴孩子們‘不能做什么’,更要讓他們明白‘為什么不能’。”黔西南州消防救援支隊專業技術三級指揮長劉永松道出了普法工作的關鍵。在實踐中,支隊通過“走出去、請進來、抓重點”,常態化開展“消防進校園”,開放消防站和科普館,讓師生沉浸式體驗器材操作、煙霧逃生,以多元形式促進師生對消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讓安全理念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當前,貴州各地校園消防安全宣傳教育活動持續開展,消防安全的種子正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播撒進孩子們的心田,為他們的健康成長筑起堅實屏障。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馮蕾 鐘明秀 張永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