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 will、free will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是2019年8月份,現在回頭看當時的判斷,還真有些準)
我說這個話題,有不自量力之嫌。
今年以來的經濟壓力,加上對黃崢的些許了解之后,我一改之前對拼多多不屑一顧的態度,由路轉粉,覺得拼多多真是廣大偏遠商戶的出路,廣大普通消費者的福音(拼多多應該是最值得表揚的扶貧企業吧,拼多多扶持了大量小縣城的電商企業。丁元英在《遙遠的救世主》中說:吃別人吃不了的苦,參與市場競爭,才是廣大貧困地區的得救之路。所以,我們會發現很多拼多多的供應商都在不知名的縣城,小城的小作坊主吃苦耐勞,用低成本造就了低價格,而貧困縣城形成產業鏈之后也就脫貧致富了)。
如果說電商的本質,那得先說生意的本質。我覺得生意的本質是價值交換,很多促進生意的方式就是想辦法促進交換。要達成交換,需要彼此信任,愿意交換,而要陌生人之間建立信任是何其困難之事。阿里電商就是解決了這個問題:用支付寶解決生意之間的不信任!其本質是用技術手段提升效率價值:把海量商品呈現在網絡上,降低買家尋找商品的成本;用支付寶中轉支付的方式降低此次不信任的交易成本(用不著去實地考察對方的真實情況,就能交易,這個成本降低很多)。我想,這些應該就是電商存在的價值,電商提高了效率價值,降低了整個社會的交易成本。大家愿意在上面交易,讓阿里獲益,就是阿里的“租”,這個租價值很高。
如馬云先生說的:未來將沒有什么電商,因為所有的商家都會在網上交易。那電商還有什么機會么?順著前面那個思路往下,從電商原本的價值出發,本著提升效率價值,降低社會成本的目的,或許還能繼續挖掘電商的價值。整個電商的價值鏈中,物流成本曾經占據整個成本的一大塊,降低物流成本就是電商的一個機會,于是京東做了物流覓得阿里夾縫下生存發展的機會。拜各類智能系統和智能設備所賜,快遞成本急劇下降,拼多多買一箱10斤脆甜的蘋果從陜西到深圳20塊包郵,擱以前快遞費都不止20吧。拼多多察覺電商供應鏈效率價值的提升空間,從產地到顧客,降低商品價格,也找到了發展機會(我個人觀察拼多多有朝好事多方向發展的趨勢,即通過少SKU降低商品價格,通過會員費方式獲取利潤,會員可以持續在拼多多以低價購買商品。可以立貼為證,多年后來看看拼拼多的實際發展)。
從上面分析的來看,顧客的需求永遠都是用最低的成本獲取最合適的商品(土豪除外)。商家為了促成交易也是無所不用其極,來提升誠信值,選更便宜的快遞只為包郵降低價格。歸結起來,都是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降低客戶選擇商家的成本,降低信息交換的成本,降低整個運營的成本,等等。所以,未來的電商將會是電商加的時代,其他行業的技術手段或者管理運營方式賦能電商企業,贏得競爭。比如,電商加快手,依托直播行業的風口,廣大客戶通過直播真實看到商品的前世今生,獲得更多信息之后達成交易。當然,這這依賴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大家可以在碎片化時間里隨意看視頻(擱以前流量那么貴,誰看那些直播啊)。所以,快手極有可能是下一個電商巨頭,拭目以待。
所以,與其說電商的價值,更應該說社會各種技術發展賦予電商價值。進入電商+時代,電商解決方案將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