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金融女逃離歐洲王室,41歲再婚被騙,她的人生比戴安娜精彩…
也許是受英國哈里王子靠出賣王室隱私賺錢的刺激,也許是為了敲打梅根,隔空支援英國王室,2023年一開年“為了他們能自由地以自己認為合適的方式謀生”,丹麥女王做出了一件震撼人心的大事:剝奪了小兒子約阿基姆王子和兩任妻子所生的四個孩子的王子、公主頭銜。
盡管文雅麗和約阿基姆王子對女王母親的做法表達了強烈的不滿,而早已因父母離婚搬出王室,選擇不做王子做模特的孫子尼古拉,對女王祖母也表示不理解:“我們對這一決定及其實施速度之快感到震驚。我很困惑為什么會這樣。”
但作為至今深受丹麥百姓愛戴的、歐洲首位華裔王妃文雅麗之子,早已在時尚圈混得風生水起、有著歐洲最帥王子之稱的他,深受特立獨行的母親文雅麗的影響,今年23歲的尼古拉很快就接受了這個現實,開始適應新的身份。
(相關資料圖)
他首先公開了自己的私人社交賬號,更改介紹為:Count Nikolai of Monpezat蒙珀扎伯爵尼古拉閣下,開始享受不當王子的好處,比如:可以更自由地說話、更自由地展示自己、更自由地參加活動了;
然后,很愉快的和相戀多年的女友去滑雪;
隨后,他和弟弟陪同母親文雅麗在1月底參加了參加了外祖母克里斯蒂娜·曼利的葬禮;
并在母親文雅麗傷心情緒失控之際,像男子漢一樣,第一時間給予安慰和擁抱……
也許早在母親文雅麗2005年帶著年僅6歲的他和年僅3歲的弟弟,離開王室,選做單親母親,開始獨自生活的那一刻,他們已經開始像自己的傳奇母親一樣,學做自己的船長。
文雅麗的一生堪稱傳奇,亦無法復制。無論是成為歐洲歷史上首位亞裔王妃,還是放棄王室王妃稱號,成為丹麥王室自1846年以來的首例離婚王妃;無論是義無反顧,再嫁小15歲男友,還是不懼再次離婚,60歲繼續拼事業……縱觀她的一生似乎都在努力致力于做自己的船長。
1.
/ “我不是灰姑娘”!
31歲平民女孩嫁王子卻義無反顧離婚!/
1964年6月30日,出生于中國香港的文雅麗,自小生得聰穎靈秀,不僅從小學到高中都就讀于香港最頂尖的學校,而且極具語言天份。她的母語是英語,同時會流利的德語、法語,及一定的粵語、日語。1983年她還拿下獎學金,遠赴維也納攻讀國際貿易,此后又先后去往日本和英國進修。
因為祖父是中英混血兒,祖母是純正的法國人,母親是波蘭和奧地利混血,作為擁有五國混血的女子,文雅麗可謂集各種異域風情于一身:她的五官有歐洲人的精致立體,身材則是繼承了亞洲人的嬌小玲瓏,小麥色的膚色襯得她健康活潑,同時更符合歐美人的審美標準。
▲文文雅麗(中)三姐妹
憑借著出色豐富的履歷,文雅麗22歲畢業后順利被花旗銀行香港分行聘用,擔任證券經紀人一職。4年后,她跳槽至GT管理公司,負責市場銷售方面,入職不到5年就成為公司的副行政總裁,成了名副其實的職場女強人。
1994年,正值而立之年的文雅麗,因緣巧合結識了到香港船務公司實習的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的次子阿希姆。
被文雅麗的成熟美麗優雅能干吸引,相識5個月之后,小文雅麗五歲的阿希姆打破丹麥王室只與貴族通婚的慣例,向這個平民女孩求婚。
一直忙于事業,內心渴望一份純真愛情的文雅麗,也被阿希姆的單純和真摯打動,于1995年11月18日,不顧年齡差異,不顧語言不通,放棄英國國籍,用300個小時掌握了基本丹麥語后,隨夫入籍丹麥,并在弗雷德里克斯堡教堂與阿希姆結婚。
作為歐洲王室第一位亞裔王妃,媒體稱她為“亞洲版灰姑娘”,她卻并不以為然:“我從來就不是什么灰姑娘,只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被所謂的形象所累”。
對于這段跨洲跨階級不被人看好的婚姻,優且自信的文雅麗很快也用她的實際行動做出了響亮的回應。
留居丹麥半年,她的口語已說得相當流利,幾乎不夾雜任何口音,可以自如應對媒體采訪和日常事務。
除此之外,覺得王妃不僅是榮譽,背后更是責任和義務的她一改往日丹麥王族的高冷作風,以親民的形象獲得了當地百姓的認可,還積極參與當地的公益事業,先后擔任了丹麥紅十字青年團、丹麥視障人士協會、動物基金會、丹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21個公益組織的監托人,成為歐洲所有王妃積極效仿的楷模和教科書。
她也因此得到了丹麥女王的喜愛。當時女王的長子還未婚,因為她,女王口口聲聲對大兒子講:娶妻就要娶一個文雅麗這樣的女性。
然而就在文雅麗努力工作還要照顧兩個兒子之際,生為次子、沒有王位繼承壓力的丈夫卻在與其他女子夜夜笙歌,甚至還有謠言傳他有固定的性伴侶不止一個,被媒體戲稱為“派對王子”。
最后文雅麗忍無可忍,2004年提出離婚。因為她早說過:“婚姻不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一旦因為對方的問題,婚姻失去了自身的美好,不管對方的身份如何顯赫,對我來說他只不過是一個犯了錯誤的普通人。”
和當初結婚造成的轟動一樣,作為丹麥王室歷史上首個離婚事件,文雅麗2005年的離婚也引起了輿論的軒然大波。
但考慮到阿希姆劣跡斑斑,所以大部分丹麥公民支持文雅麗的做法,包括丹麥女王。
丹麥女王破例每年補貼她200多萬元人民幣的“分手費”,并可得到一座全新房子,退休年齡時加入高級公務員水平的養老金計劃,兩個兒子也留在她身邊,并保留了結婚禮物,來自丹麥女王的鉆石王冠,估價近千萬克朗……
甚至等到文雅麗再婚,不得不放棄王妃頭銜時,丹麥女王還特別冊封她為腓特烈堡女伯爵,只為為了保留她的貴族身份,可見她的受歡迎程度。
文雅麗和王室至今保持著友好關系。她從始至終沒有說過前夫壞話,離婚后,一家四口的合影也常見,文雅麗甚至和阿希姆的第二任妻子也保持了友好關系。
▲文雅麗和前夫現任
據悉,今年文雅麗母親去世,丹麥女王和兒子都為前親家母、前岳母送上了花圈,畫面很是溫馨,可見文雅麗的情商之高。
2.
/ 42歲再嫁小15歲帥哥,
再離后,她不后悔! /
那個年代,在很多人看來女人年過40還離婚,已經是不得了的事情,更何況是和王室王子離婚,但沒想到我們這位傳奇王妃,不僅敢離婚,而且敢再次戀愛。
2005年,離婚后的文雅麗,保留了王妃的稱號,繼續像婚前一樣全力從事丹麥王室事務和慈善事業。
而長期跟隨她記錄其活動過程、還為她拍過紀錄片的攝影師約恩森不自覺愛上了她,并開始大膽追求她。
2005年8月,丹麥多家媒體刊出文雅麗與約恩森攜手散步的照片。
2007年元旦,約恩森向文雅麗正式求婚。
很快,這段相差15歲的戀情又一次震驚了媒體,不僅僅是因為男女年齡相差大,還因為這段婚姻,會讓文雅麗付出巨大的代價,比如失去“丹麥王妃”的稱呼;比如等到小王子成年,就不能再從王室領取每年約260萬丹麥克朗的津貼(約等于280萬人民幣);比如她將像丹麥普通公民一樣繳稅,并履行其他義務;比如不能再出現在丹麥國賓儀式上……
但向來果敢的文雅麗又一次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愛情。
2007年3月3日,離婚不到兩年的42歲的文雅麗與27歲的馬丁·約根森結婚,兩位小王子當了花童。
對于文雅麗的再婚,因為文雅麗一直以來的積極努力,丹麥上下都很開明,據說就連她的前夫約阿希姆王子也送了禮物。
剛開始兩人日子似乎看上去也不錯,馬丁·約根森聲稱“兩個孩子就是我自己的兒子”,并承諾將為家庭財務負責,畫面十分美好。
雖然失去了王妃頭銜,但文雅麗有人脈和商業頭腦,出席活動掙錢不是難事,所以婚后兩人經常露面……
但貌似幸福的一對,很多人不看好,年齡和價值觀差距太大。
事實證明,果真如此。馬丁出軌還騙錢,馬丁說文雅麗應該將贍養費用于”非常明智的新投資”,結果全打了水漂。
認清丈夫的真面目的文雅麗并沒有像普通女人一樣四處抱怨或者忍氣吞聲,也沒有吃啞巴虧。
對于離婚理由,她只說了是因為價值觀不同。但在財務面前向來清醒的文雅麗讓馬丁寫下了一張550萬丹麥克朗(約540萬元人民幣)欠條,同時告馬丁財務欺詐。
與此同時,2015年,51歲的文雅麗又一次果斷離婚,她說“一個男人在我生命中是錦上添花,而不是‘不可或缺’”!
3.
/ 60歲繼續搞事業!
她的人生比戴安娜還精彩 /
很多人說文雅麗是東方戴安娜,不僅僅因為她們都是平民王妃,而且都遭受過婚姻的背叛。
但相對曾經深陷痛苦的戴安娜,很多人好奇文雅麗面對傷害如何能做到如此地堅定、利落、、灑脫,她說:“戴安娜訂婚的時候只有19歲,而我結婚時已經31歲了,那時我清楚自己是什么樣的人,我做出了自己的決定。”
而一輩子致力于做自己船長的文雅麗,在結婚時就已經有過近10年的職場經歷,婚后也沒有放棄自己熱愛的工作,豐富的職場生涯給了文雅麗一輩子的自信,讓她從來不懼怕失去婚姻之后自己的生活走向。
即使現在,雖然再次經歷婚變,從小在中國香港長大,骨子里刻著港女特立獨行基因的她離婚后,立馬放開手腳,以51歲的年紀重新走進學校學習,并成為一家制藥公司的董事會成員。
近幾年,她擔任Bang&Olufsen客戶總監,有固定月薪,負責開發客戶群體和營銷項目。也有自己的商業項目。
在接受《嘉人》采訪中,文雅麗從不掩飾自己是一個有目標且有野心的女人:“獨立女性必不可少的重要特點?自信與決心。你也必須有野心,以及能照顧自己。你不可能100%成功地描繪自己,就試著做自己吧!”
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她小王子們已經長大了,已經到了在她傷心時,可以給她擁抱和呵護的年紀。
2002年出生的小兒子已經20歲,憑借帥氣的外貌,也走上了模特之路;她已早沒有必要再為王室工作,從而換取撫養費。
1999年出生的大兒子尼古拉已經24歲,早已在她的引導培養下,自五年前,首次為英國品牌巴寶莉(Burberry)走秀后,愛上模特工作,一步步以會說中文、愛吃媽媽做的中國炒飯的模特尼古拉被人熟知,并一步步學著掌控自己的人生,做自己的船長。
對于體會過靠自己創造人生的快樂之后,他激動又興奮,早已不再迷戀被王室塑造的人生。
所以面臨今年被剝奪王子稱號的消息之后,盡管震驚,但他很快就開始了新生。
這樣,文雅麗未來的人生之路更加寬泛了,她甚至早在2018年還發行了個人的一首單曲《Washmeaway》。
最新消息稱,今年1月,她辭去Bang&Olufsen的固定工作。因為她希望有時間投入自己的項目中。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她說,我喜歡腳踏實地的感覺。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文雅麗用好奇、世界公民、母親三個詞概括了自己過去50多年的人生。
而這三個詞,也似乎恰好概括了文雅麗之所以成為今天的文雅麗的原因。
好奇是她至始至終保持了對世界的好奇,所以無論是工作,還是愛情,她都敢于積極嘗試,好奇也使得她內心開放,是她智慧、勇氣的源泉;
世界公民是她對自己的定位,無論是作為平民女孩,還是王妃,無論是什么國籍,她始終明晰并堅守公民應盡的義務,這是她無論婚前還是婚后,幾十年如一日,都堅持努力工作的根源;
母親是她對孩子對家庭的責任,也是她一直堅守,更是她的力量源泉。
但無論經歷什么,生性樂觀,喜歡腳踏實地的她,依舊相信童話,她說:“所謂童話不就是對自己懷著美好的期待,卻不知未來有怎樣的風景!安徒生的童話也都是有起有伏的,所以我相信快樂的結局,這是毫無疑問的。”
文雅麗的一生也讓人不禁想起一個智者的話:“我不敢確定我的人生就一定不會出問題,但我敢確定,如果遇到問題,我一定會有辦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