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演話劇跨界失敗,票房口碑均不理想,金牌導演選人眼光被質疑
話劇與影視劇相比,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舞臺藝術,用直白的話說,話劇就是“演員現場直播”,容不得參演的演員出現失誤,一旦失誤,那觀眾看得是真真切切,所以沒有幾把刷子的演員,沒有膽量去觸碰話劇。
【資料圖】
在近期有一個演員,就因參演話劇被吐槽了,這位演員有一點特殊,因為他是一位跨界演員,他就是張杰,參演的話劇是《曾經如是》。
張杰謝娜事業發展的瓶頸期
提到張杰,那是觀眾很熟悉的歌手,其選秀出道的經歷,還是挺勵志的,除此之外,他與謝娜之間的感情經歷,也是吃瓜群眾關注的焦點,那些年謝娜是湖南衛視主持一姐,張杰也成為了大家眼中“湖南衛視的女婿”。
關注湖南衛視的觀眾就會發現,如今的謝娜,主持一姐的位置已經不保了,先是主持的王牌節目《快樂大本營》被停播,如今又連續缺席中秋晚會、跨年晚會、春晚、元宵節等重大的晚會節目,取而代之的是沈夢辰、靳夢佳、梁田等新生代的女主持人。
女主持人的更替那也是很正常的情形,只是沒有想到,張杰和謝娜一樣,近些年與湖南衛視的合作,也遠遠不如過去那些年頻繁,要知道在過去張杰可是湖南衛視各種晚會的壓軸藝人。
張杰謝娜在觀眾眼中,似乎已經不再是湖南衛視的香餑餑,屋漏偏逢連夜雨,事業有變化的同時,張杰謝娜這些年還卷入一些輿論風波之中,比如“買房跳單”事件,雖然張杰謝娜發了聲明,證明了自己的清白,但是卷入這樣的風波,對于明星的人氣損傷還是挺大的。
票房口碑雙雙跌至谷底
盡管這些年張杰謝娜,在娛樂圈經歷了一些波折,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們夫婦依舊是很耀眼的明星,家庭事業雙豐收,尤其是身為一家之主的男主人張杰,幸福感爆棚,在這種情形下,張杰也想繼續提升自己的事業,那就是跨界做演員。
張杰出道快20年,在歌壇已經取得過很多好的成績,歌壇中“唱而優則演”的歌手比比皆是,比如與張杰一起參加選秀的魏晨、俞灝明、王櫟鑫等人,早就走上了多棲藝人的模式。
因為事業已經處在瓶頸期,張杰也想給喜歡他的觀眾帶來驚喜,于是在2019年就選擇跨界做了演員,只是沒有想到跨界后的張杰,首選的作品會是難度極大的話劇《曾經如是》。
因為張杰是一名優秀的歌手,有著很高的人氣,所以他參演話劇,同樣被喜歡他的粉絲期待著,然而在當年張杰的話劇首秀,并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可,不過這也在情理之中,畢竟話劇本身難度很大,尤其是張杰是跨界演員。
如今4年過去了,《曾經如是》在新年之初又開始巡演了,本以為經歷4年的錘煉,張杰的話劇表演會有很大的進步,然而看了之后還是有一些失望,只能說明他在話劇方面的表演火候不到家。
許多觀眾評論張杰把自己話劇表演,變成了自己的演唱會,在話劇舞臺上的表現,遠不如他以前在演唱會中的收放自如,因為尬演,各種評分越來越低,差評也是撲面而來,翻看以前觀眾評論這部話劇的觀后感,才發現張杰的話劇表演這些年沒有進步。
話劇相對來說比較小資,但是因為有張杰存在,想著會獲取更高的關注度,畢竟他在一些演唱會中的成績還是不錯的,然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話劇巡演上座率并不高,看來張杰的粉絲“專屬性”很強,只是支持他的唱歌事業,不支持話劇。
許多看過話劇的網友也曝光了一些現場的照片,通過照片可以看出,現場的觀眾看起來確實是少得可憐,出現在鏡頭里的觀眾,也許還有親友團的人,本以為會是一票難求的景象,沒有想到與很多人預想的不一樣,很難想象,在歌壇叱咤風云的張杰,跨界之后,在話劇領域遭遇了“票房口碑雙雙跌至谷底”的尷尬。
強強聯手卻成業內失敗案例
《曾經如是》是賴聲川編劇并導演的話劇,喜歡看話劇的觀眾都對賴聲川導演很熟悉,賴聲川就是“話劇領域中的張藝謀”,絕對天花板級別的話劇導演,以前有過太多經典之作。
許多人很納悶,為什么賴聲川會選擇張杰參演《曾經如是》?恐怕賴聲川與張杰的合作,最初的愿望是想著打造出“強強聯手”的好效果。一個話劇領域的翹楚,一個是歌壇的一線歌手,擁有超高的人氣,想著二人的合作,會將這種人氣轉化為關注度以及好的票房成績。
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可能現在的觀眾過了“盲目追星階段”,大家喜歡唱歌舞臺上的張杰,那是因為他表現非常好,不喜歡他話劇中的表現,那是因為他在話劇中的表演還有很多問題,觀眾不會因為他在歌壇中的優異成績,去無條件支持他的話劇表演,因為觀眾都成熟理智了,不喜歡花錢去看不是精品的表演。
本以為是“強強聯手”,然而賴聲川與張杰的合作,并沒有發生化學反應,甚至有觀眾吐槽,賴聲川如今的選演員眼光大不如以前了,只能說二人的合作,是業內一次失敗的案例。
術業有專攻,跨界有風險,量力而行
人們常說,術業有專攻,其實娛樂圈里跨界藝人有很多,但是不是每個人跨界都會有好的表現,跨界做演員,除了要勤奮努力之外,還要看一個重要的條件,那就是有沒有天賦。
如果沒有做演員的天賦,即便再努力,也是白費力氣,空歡喜一場,如今看過張杰的演唱會,也看過張杰的話劇表演,就會感受到張杰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表現舞臺上,呈現的狀態反差有多大了。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張杰跨界的幅度有一點大,畢竟不是科班出身的演員,如果真的想跨界做演員,可以選擇難度小一點的影視劇,在劇中飾演一些戲份較少的配角,慢慢錘煉自己,作為藝人有野心很正常,但是也要符合實際情況,所以野心小一點,把自己本職專業做到極致,那也是成功表現,何必去跨界失敗,做了出力不討好的事情。
沒有影視劇的表演經驗,同時也沒有表演的天賦,跨界之后選擇難度最大的話劇領域,出現尷尬也在情理之中。其實張杰跨界失敗這樣的案例,娛樂圈還有很多,許多人只是為了利益最大化,選藝人只看人氣,忽略了這個藝人到底適不適合出現在作品之中,希望這件事情,能引起整個行業的重視,不要再出現這種類似事件。
如今只想對張杰說,還是去唱歌吧,喜歡在唱歌舞臺上閃耀光芒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