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流鹿晗,已失去流量
鹿晗徹底糊了。
糊到我不提起他,你甚至都想不起來這個人。
糊到就連微博商業代言的數據,都夠不到百萬體量的轉贊評,更何況還是置頂兩月有余的熱門內容。
【資料圖】
如果你不了解流量,一定會覺得這大幾十萬的點贊、轉發足夠驚人。
但于鹿晗而言,這卻是商業價值的一落千丈。
畢竟商業代言的聲量,是流量們商業價值的重要體現。你只需要隨便對比幾個流量的數據,就不難發現,鹿晗是真的 flop 了。
不止商業價值滑坡,作品更是寥寥無幾。
自從《上海堡壘》翻車后,鹿晗的影視資源幾乎停滯,上部作品還是兩年前的《在劫難逃》。
試圖轉型的鹿晗,搭著迷霧劇場的便車,勉強混了個及格分。
然而這部劇,卻沒能激起半點水花。
相比被罵上熱搜的《上海堡壘》,這次顯然更失敗,甚至就連嘲諷聲都沒了。
不再被關注的流量,如同涸轍之鮒。
他常駐的綜藝《五哈》播至第三季,卻再難復制他當年空降《跑男》時的流量神話。
作為初代頂流,鹿晗的流量已然失靈。
不只是鹿晗,曾紅到發紫的歸國四子都是如此。
拋開獲刑入獄的不談,他們都面臨著同樣的困境,似乎也都沒能找到流量的出路。
他們曾是內娛如日中天的頂流,攥著大魔王的劇本空降內娛。
他們曾有讓人仰望的人脈資源和商業價值,承載著的流量動輒便能讓微博宕機。
但是即便如此,他們卻還是糊了,糊得急如星火且悄無聲息。
作為內娛的快銷品,流量們的賞味期短得驚人。
流量神話
內娛沒有鹿晗,便沒有流量。
2008年,鹿晗在韓留學時被 SM 公司星探發掘。
娛樂產業是韓國的立國之本,其重要程度不亞于造艦艇火箭,SM 公司則是韓娛的砥柱中流。
作為流量的黃埔軍校,這家公司的娛樂嗅覺向來敏銳,培養出口的男女團收益頗豐。
簽約鹿晗時,他們自信滿滿地以為這是收割財富的鐮刀。卻怎么也沒想到,內娛才是執刀人。
歸國四子既是 SM 公司替旁人做的嫁衣,也是內娛流量時代起跑的哨聲。
2012年4月,鹿晗以 EXO 成員身份正式出道。
聚光燈下 EXO 迅速躥紅,作為門面擔當,鹿晗的人氣水漲船高,收獲粉絲無數。
剛剛入駐微博時,除了黃牛、粉絲幾乎沒有人認識鹿晗,但他所帶來的流量,卻足以讓新浪副總裁咋舌。
當時微博粉絲數最多的姚晨,熱點微博評論量也不過四十余萬。鹿晗的微博評論數卻能輕松破百萬,新浪副總裁不解地問:干嘛的這人?
2014年8月,鹿晗憑借單條微博千萬+評論,斬獲吉尼斯世界紀錄。
這令人瞠目的流量,內娛從未見過。
人人都眼饞藏在流量背后的紅利,橄欖枝鋪天蓋地而來。
內娛的池子太大,SM 公司的違約金不過九牛一毛。
2014年,吳亦凡率先解約,以公司不顧成員身體健康為由宣布退出 EXO 并正式開啟了回國之路。
他帶著幾百上千萬的粉絲體量,幾十上百億的商業價值空降內娛,連資本都看傻了眼。
京圈力捧之下,吳亦凡一夜爆紅。時尚、商務、影視……送上門來的資源不計其數。
吳亦凡回國幾個月后,鹿晗也決定解約回國發展。回來當天,他發了一條僅有四個字的微博:我回家了。
粉絲們應聲在貼吧發起「百萬回帖,力挺鹿晗」的活動,同時在北京東直門放置 3.2 米鹿晗玩偶,玩偶會隨著回帖數的增加而亮燈,等回帖數達到百萬時,便會全部點亮。
149分鐘后,回帖數突破百萬。
因為鹿晗,微博才有了超話。
開創微博明星勢力榜后的連續兩年里,鹿晗始終霸榜超話第一。
那條幫他創下吉尼斯紀錄的千萬+評論的微博,這一年累計評論量已突破一億。
圈內人只要聊起天來,不出三句,話題總會拐到鹿晗身上去。
不明所以的觀眾,試圖在百度里尋求答案——鹿晗是誰?
巨大的搜索量,讓鹿晗在男明星搜索指數排行榜上遙遙領先,順勢捧起了最具價值男星的獎杯,用百度搜索市場部工作人員的話說:他是自己從大數據里跑出來的。
這些史無前例的現象,被統稱為鹿晗效應。
接代言、出唱片、上綜藝、拍影視劇……電視劇《擇天記》片方甚至甘心用 1 個億,買下他的 60 天。
各類資源滾滾而來,鹿晗忙得不可開交。
粉絲像瘋了般地為他一邊應援花錢,一邊熬夜做數據。出道不足 5 年,鹿晗的收入便甩開一眾前輩排進名人收入榜第二位。
第一,是偷稅漏稅 8 億的范冰冰。
2015年5月,鹿晗登上《福布斯》中文版封面,小標題寫著——
如果你還不認識鹿晗,那么你很可能正與90后世代的現象級事件擦肩而過。
轉眼功夫,他又被《中國新聞周刊》評為影響中國 2016 年度演藝人物,落座于楊振寧身旁。
內娛的流量,就像是終于找到了出口。
開閘卸流后,鹿晗名利雙收。
這羨煞旁人的資源、名譽、財富……讓無數后來者趨之若鶩。
哪怕是曾因吳亦凡解約而憤懣的黃子韜,眼看著內娛紅利,也毅然決然地選擇解約回國。
反倒是單純無害的小綿羊最聰明,他雖然沒解約,卻也順利回到國內發展,省了筆違約金不說,竟還讓 SM 公司破天荒地為他出資在國內設立工作室。
他的編制雖仍掛在 EXO 卻很少參與團隊活動,工作重心盡數轉至內娛。好在 SM 公司并不計較,畢竟他們也想從中分一杯羹。
這杯羹即便再少,也叫人垂涎欲滴。
小綿羊是他們最后的籌碼,這一局算是雙贏。
在鮮花的簇擁下,在巨大的歡呼聲中,歸國四子幾乎同時站上了內娛的金字塔尖。作為初代頂流,并沒有人告訴他們流量這條路通往何處。
他們只能一邊摸索著,一邊向前。
誰都不敢斷言,他們的熱度會持續多久。
賞味期限
賞味期內的頂流,吸金能力驚人。
吳亦凡被爆強奸時,都某竹曾逐字逐句地寫道:普通人哪能賺到二三十個億。
他賺二三十億,卻只要七年。
這一點也不夸張,畢竟這是偷稅漏稅都動輒九位數的內娛。劣跡藝人鄭爽都攥著上億的合同,頂流的傭金只會更驚人。
一手攥著流量,一手攥著傭金。
剛回內娛的歸國四子,都卯足了勁撈錢,彼此間工作幾乎毫無交集。
鹿晗的資源最好,回國不久就有兩部院線作品。
2015年1月,成本 3000 萬的《重返20歲》斬獲 3.64 億票房。不僅如此,還在豆瓣四十萬人的評價下拿到了 7.1 分。
這部電影讓資本賺得盆豐缽滿,也讓人們看見了流量的票房號召力。
后來吳亦凡的作品,更是讓資本樂得合不攏嘴。
他主演的《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上映后,微博一片叫好,最終這部豆瓣僅 4.9 分的電影,輕松拿下 2.81 億票房。
有粉絲貢獻票房、豆瓣刷分、微博宣傳,即使再差的影視劇,都能收割不錯的票房和收視。
這樣的好事,資方此前從未見過。
流量開始獲得更多舞臺,片酬水漲船高。
那是內娛影視行業最不堪幾年。
被資本捧在手里的流量,有拍不完的戲,接不完的綜藝,賺錢輕而易舉。
鹿晗常駐《跑男》剛創收視新高,小綿羊立馬上《極限挑戰》路邊吃草。
奔三的人,趴在路邊,學羊吃草,粉絲們說這是單純。
資本捧著,粉絲哄著,流量們行為再離譜都變得理所應當。
2016年6月14日,吳亦凡床照事件爆發。
這本是內娛史上第一起流量失格事件,吳亦凡這次本就該被釘上恥辱柱,但幾乎是一夜之間,風評便徹底反轉。
吳亦凡從施害者,變成了所有人眼里的傻白甜。
受害女孩,卻變成了十惡不赦的心機婊。
這看似是力挽狂瀾的危機公關,實則卻是加速偶像失格的導火索。
資本翻云覆雨的本領,讓流量再無后顧之憂。
他們突然發現,原來錢這么好賺。
原來做流量,根本不需要磨練吃飯的本事。
他們即使不生產任何作品,每年也能入賬好幾個億,獲得其他人無法想象的名與利。
于是他們開始生產院線垃圾,開始串場綜藝裝瘋賣傻,開始毫無顧忌地為所欲為……
采訪時,鹿晗如是說道:
我沒有想過要留下什么,因為太難了。
現階段很忙的一些流量明星,要從頭到尾去塑造一個角色,我敢發誓那是不可能的。
流量們的粗制濫造,變得理所應當。
作為初代頂流,他們都沒細想過往后的路。
張藝興算是特例,起碼自始至終都想帶華語音樂走向世界,把努力當作人設標簽。
但努力幾年下來,他的華語音樂最出圈的卻是李誕的吐槽:你能不能先帶領你的音樂走向華語世界?
摳圖軋戲,粉絲勸哥哥別太辛苦;睡粉約炮,粉絲說哥哥上當受騙;偷稅漏稅,粉絲夸哥哥努力賺錢……哪怕再出格的事,放在流量身上,都會被營銷得理所應當,他們幾乎聽不見真話。
久而久之,吳亦凡便也就真當自己是傻白甜了,鹿晗便也就真的相信自己有演技了,小綿羊也就真的覺得自己能帶華語音樂走向世界了……
他們穿著皇帝的新衣,窩在資本搭建的空中樓閣里,整日被彩虹泡泡環繞著。
等再回過神來才發現,自己已被扔在賽道之外。
流量們的最佳賞味期,短得驚人。
粉絲和資本拋棄他們的速度,遠比他們想得更迅速。
頂流更迭
歸國四子從沒想過,流量是速朽的。
鹿晗糊的速度,甚至比他紅得都快,大廈傾覆幾乎是在一瞬間。
2017年10月8日,鹿晗微博@關曉彤官宣戀情:這是我的女朋友。
消息一經推送,微博瞬間癱瘓。
粉絲們不愿意相信這件事,她們大多是鹿晗的女友粉,她們可以為鹿晗打榜花錢、集資應援,卻唯獨不能接受他戀愛。
在粉絲眼里,這是赤裸裸地背叛。
鹿晗,高估了自己的流量。
站上頂流的峰頂,他起碼還得練習一年有余。
但想要從峰頂跌落,頃刻而已。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不到一天的時間里,隨著大站脫粉回踩,鹿晗的商業價值一落千丈。
流量們的價值,都在這些粉絲身上。
她們一個人就能買上千張專輯,輕松為代言產品貢獻上萬元流水,動輒包下十幾場院線刷票房……沒了粉絲的流量,就像是被抽干甜水的甘蔗,只剩一地木屑。
鹿晗這才看清,空中樓閣里的假象。
他的速朽,也給吳亦凡們敲響了警鐘——原來流量不是定海神針,如若真沒有吃飯的本事,說涼便也就涼了。
鹿晗糊后,流量們才開始尋求出路。
出路無他,只能是磨練本事,再尋個鐵飯碗。
吳亦凡開始另辟蹊徑,常駐《中國有嘻哈》用說唱包裝自己;好兄弟黃子韜緊隨其后,參與錄制說唱綜藝;小綿羊在大哥們的提攜幫助下,深耕影視,再上綜藝為唱作人的身份鍍金;不再軋戲的鹿晗一頭扎進劇組,想磨出一兩部好作品。
結果你我都知道,成績不盡如人意。
鹿晗拍戲演技始終得不到認可;吳亦凡坑騙誘奸未成年,終把自己送去牢里踩縫紉機;黃子韜自身實力不過關,嘻哈打鬧后也沒能做出成績……
頂流腳下的花路,已然山窮水盡。
柳暗花明的故事,從來都只留給那些知敬畏的人。
多年不見的歸國四子,干脆抱團營銷,試圖做流量加法延長自己的花路。
盡管回國這些年,他們的粉絲撕得不可開交,向來一副有你沒我、不能共存的姿態。
但窮途末路時,他們卻只能站在一起。
有模有樣的上演起兄弟們久別重逢的戲碼,蹩腳又好笑。
流量的神話卻還在繼續,一刻未停。
資本介入后,甚至已是可以批量復制的商品。
2018年4月6日,蔡徐坤以第一名的成績在《偶像練習生》C 位出道。
自節目播出以來,蔡徐坤流量一路攀高。
其活躍粉絲數瞬間碾壓歸國四子,出道后人氣總量幾乎等于后者總和,這個男孩已然接棒成為一艘全新的流量巨艦。
更有趣的是,他的粉絲增量增速,幾乎和鹿晗那段時間里的減量減速持平。
換言之,蔡徐坤不只接過頂流的接力棒,還無縫繼承了前者的部分粉絲。
聊起鹿晗,連黃牛都怨聲載道:往年一票難求的演唱會,如今的票價從原價跌到六折、三折,最后還有一半的票都沒賣出去,虧慘了!
他們很愛蔡徐坤,畢竟他就連生日會門票都能賣到一萬五。黃牛們不約而同的,將歸國四子踢出了流量的第一梯隊。
粉絲們的瘋狂還在延續。
蔡徐坤在QQ音樂發布新專,26 元單價,發售當天就賣了 5000 萬。
我曾親眼看著一位粉絲購置整整 2000 張。
作為數字專輯,一張和兩千張唯一的區別就是要后者要多花 51974 元。
粉絲們開心極了,這是哥哥流量的體現。
回到成團夜當晚,蔡徐坤總計獲得票數 47640887 。張藝興作為 PD 坐在臺下,眼看著又一流量神話的締造。
一場又一場選秀,一批又一批流量,熱鬧的 party 從未散場,但站在流量轉型的岔路口上,卻沒有人清楚該往哪里走。
流量們的出路在哪兒?
臺上臺下,處處都熱鬧,卻人人都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