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有叫智英的韓劇、韓劇82年的智英
文|X
2019年十月份,韓國上映了一部名為《82年生的金智英》的電影。
名字普普通通的它卻引起了前所未有的爭議。
原著作者被反復謾罵,無論是閱讀了原著的女明星,還是參演該部電影的女演員,都成為了韓國眾多男性的攻擊對象!甚至有人到青瓦臺請愿:要求封殺這部電影!
到底是一部什么樣的片子讓韓國男性觀眾如此抵制?
一起來聊聊吧!
1982年4月1日,韓國首爾某家醫院,一名女嬰出生了。
父母為她取名:金智英
在上世紀80年代,金智英,在韓國是一個常見的名字,就像中國的王芳、李梅、陳麗...
她的父親是公務員,母親是家庭主婦,有一個大她兩歲的姐姐恩英,和一個小她五歲的弟弟智錫。
家庭經濟還算可以,供得起三個孩子上大學。
從小,金智英跟父母、姐姐、弟弟、奶奶,一家六口,生活在一間小小的房子里。
跟韓國千千萬萬的80后女孩一樣,金智英走著平凡人的生活流程:上學、畢業、上班、交友、戀愛、結婚、生子...
不過在這平靜的湖面之下,普普通通的金智英,正經歷著許多令她窒息的性別困境。
33歲那一年,她從一名普通的職場女性,變成一名家庭主婦。
在周圍人眼里,金智英雖然沒有大富大貴,但也有愛自己的丈夫、可愛的女兒,也是旁人羨慕的“幸福生活”。
然而,丈夫大賢最近發現智英有點不一樣了:她好像是被鬼附身了...
有天晚上,智英化身去年因生孩子去世的學姐口吻,向丈夫提及這個學姐曾在20歲向他表白的事...
丈夫聽完后難過而又無奈。
到了中秋節,回到婆家,從進門就開始忙活的智英。
突然學著媽媽的口吻對婆婆說:“我說親家母,你真想讓她休息,就讓她回家吧,你過節看到女兒高興吧,一家人團聚,可我也很久沒見過我女兒了,我也想趁過節和我女兒團聚!”
此時的智英,無論是表情、語氣、神態,都像極了自己的媽媽...
大家都被嚇到了。
丈夫見狀后趕緊拉著智英回家,怕妻子知道后受傷,不敢將這些事情向她傾訴。
回家后上網查了資料,就趕緊聯系了精神病科醫生...
2019年10月23日,這部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在韓國公映...
同年,11月7日在中國香港上映,豆瓣得分也高達8.6分!
電影由作家趙南柱同名暢銷書改編,一名70后寶媽。
用了兩個月時間,創作完該部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書中大部分情節,都是她的親身經歷...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自開始制作到上映,都在韓國引發了激烈的爭議...
因為它太真實了,真實得讓人害怕。
它讓女性感到感同身受,也讓男性感到被戳到了痛處。
你瞎說大實話,戳到別人痛處了,他會給你好臉色嗎?
甚至還有男粉絲詛咒她這將是最后一次做演員。
而女愛豆裴珠泫因在發布會上說自己正在看電影的原著,從而遭到了部分男粉絲圍攻和死亡威脅,甚至還有人發布了燒毀、摧毀她照片的動態。
電影里講述的不過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韓國80后女性,幾個片段刻畫出在她成長過程,遭遇的偏見、歧視和騷擾,最后不幸患上了出現幻覺的抑郁癥故事...
她的經歷里,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沒有被虐待和家暴,也沒有出現“我拒絕這樣的生活”或者“我想過不同的人生”的常見女權斗爭點上。
正是那些生活中微不足道的點點滴滴的偏見,滴水穿石,最終擊穿了金智英的內心...
讓金智英陷入了迷茫、恐懼、驚嚇、混亂和挫折的困境...
或許就是想找到一個出口...
好像一切,又顯得那么"自然”。
小時候,爸爸出差回來,給弟弟帶回來的是昂貴的鋼筆,可自己和姐姐只有筆記本...
小時候奶奶還會跟姐姐和智英說,女孩子就要文靜一點好,要學著幫媽媽做家務。
弟弟在一旁吃著棒棒糖卻得到了表揚...
是因為弟弟還小的緣故嗎?顯然不是的...
即使弟弟到了三十歲,只是跑腿幫媽媽買生日蛋糕,還是會被姑姑們心疼。
奶奶生平總會說,她很慶幸自己生了四個兒子,才享了清福,說媽媽只生智錫一個兒子太空虛了。
盡管姐姐恩英刻意說”就算大伯和小叔都不來看奶奶,奶奶都覺得生兒子好嗎?”
金智英也想不明白,照顧奶奶的明明是她的兒媳婦,為什么覺得功勞是她的兒子?
并不是說家人不疼愛,只是在兒子面前,女兒擁有是排在第二的那個。
將女兒喜歡的食物記成是兒子的最愛。
在家里尚是如此,在社會這種不平等、偏見現象更是司空見慣。
小時候金智英去上補習班坐公交車回家,被男同學尾隨時,爸爸只會對說:
“誰讓你去那么遠的補習班,不要穿短的裙子,也不要見誰都笑”。
盡管當時,她穿的是學校規定的校服,也根本不認識那個男同學,甚至都沒有見過他。
可在爸爸眼里,“石頭滾過來,你沒有避開就是你自己的責任”。
姐姐恩英上學時因抓了一個暴露狂扭到警察局,卻被老師罵“女孩子做這種事太不知道羞恥了”
后來的姐姐因家境原因被迫選擇了不喜歡的師范專業,因為長輩眼里,女孩子就該選擇穩定的工作...
金智英就是在這樣的家庭環境生活環境長大的,也想掙脫牢籠,走向社會是不是就不一樣呢?顯然又不是...
大學畢業后順利入職了廣告公司,盡管金智英工作能力很突出,還是比不過入職比她晚、資歷比她低的男同事升職快,還要做公司的“移動咖啡機”。
而這一切,僅僅因為她是女人。
金組長告訴她“女職員因為要結婚,休產假,所以很難長久”。
盡管不服氣,但也無可奈何。
金組長是個女強人,生完孩子后一個月就復職了。
但還是會被男上司調侃說“孩子不應該交給長輩帶,脫離了媽媽的關懷會變很叛逆的,成功又有什么用,孩子廢了就完了”。
2018年,韓國的總和生育率(TFR)跌至0.9,TFR為1的“人口防線”首次被突破,也就是說女性在育齡期(15~49歲)所生的平均新生兒數還不到1名。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想結婚生孩子...
在沒有生孩子前老公大賢跟她說:“生完孩子后,我會早點回家,做幫家務...生一個也不會有多大的改變”
金智英發火了:
你失去的僅僅是下班后不能去喝酒聚餐的時光,因為孩子。而我呢,失去的是工作、夢想、自由啊!
然而最終的金智英沒有出一點意外。
生完孩子后全職在家帶娃,每日圍著孩子轉,洗衣服、倒垃圾、整理玩具,忙完已經是傍晚了。
老公大賢也每天按時下班,幫女兒洗澡,幫妻子搭把手...
可笑的是手腕疼,好不容易有時間去看醫生。
醫生只會說:“現在的女人到底是怎么了?以前洗衣服都是用手杖打,現在飯是電飯鍋煮,地是吸塵器吸,衣服是洗衣機洗,為什么會手腕疼”
金智英說有時候就常常回憶起以前的事,每當夕陽下山后,心里總是空空...
而金智英一直想重回職場,因為那樣的自己才有存在的價值...
后來發現同時可以兼顧家庭的工作只有面包店的售貨員...
漸漸的也發現和她一樣有高學歷優秀的女性,但都為了家庭和孩子都舍棄掉自己的工作。
又好不容易得到復職的機會,丈夫大賢也表示愿意休一年的“育兒假”來支持她。
本來皆大歡喜,卻遭到婆婆的強烈反對。
在婆婆看來,你是個女人,在家打理家務、帶孩子就是理所當然要做的事,怎么忍心讓在職有能力的丈夫休假呢?
婆婆無疑是自私的,光顧著自己兒子的前程,兒媳婦也曾有自己工作吖,也曾受過高等教育...
后來老公大賢安慰金智英說,就當在家休息吧...
可是帶孩子是休息嗎?
還有更扎心的事...
那就專心照顧家庭吧,可以擠出時間帶孩子出去外面透透氣時。
都能聽到上班族在一旁嘀咕“媽蟲命真好,太羨慕了,我也想用老公賺來的錢買咖啡喝還到處轉悠..”
媽蟲
韓國新生詞匯,用來貶低沒有收入、專靠老公,在家帶孩子的全職媽媽。
金智英聽完后,無奈走開了。想不明白的是:女人賭上了自己性命生下孩子,還放棄了自己的夢想、事業、犧牲自己的自由時間,怎么就成了別人眼中的寄生蟲...
丈夫婚前就做著的工作,婚后叫賺錢養家;
妻子婚后工作,就是狠心拋棄家庭...
這個社會是被扭曲了嗎?
同樣是做家務,丈夫洗一次碗就會被各種夸獎,而妻子仿佛就是天經地義...
受同等的教育,做同樣的工作付出,唯獨只有男性享受升職權...
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就好像根深在了整個民族一樣。
影片中,金智英化身為外婆的口吻跟媽媽道歉這段對話最讓人心疼:
那是包含著外婆對媽媽的心疼、媽媽對智英的保護,把三代母親的故事都串聯了起來,女性的苦難在不同時代以不同方式展現著。
金智英只是一個載體,她身上承載著她周圍的女人的靈魂。
就像電影宣傳的slogan:"你和我的故事"。
金智英為什么有的時候不像她自己,因為她身體里困住了千千萬母親,姐姐,妹妹。
每當有一個女孩在消失,我就化身為媽媽,保護她,也保護我自己,為自己發聲。
電影的最后,金智英在家人的鼓勵下接受了心理治療,以創作寫小說慢慢得到了治愈...
其實這部影片,無意要引起所謂的男女對立。
它所存在的意義我想無非就是讓那些曠日持久的壓抑,發出聲音,不再被湮沒,讓更多的人關注到這一點。
就像韓國總統文在寅說的:
希望10年后的今天,我們可以不再讓1992年生的金智英陷于絕望。
[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我方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