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芳有幾任丈夫;郭蘭英今年多少歲
表演藝術家張瑞芳
2012年6月28日,94歲的老一輩藝術家張瑞芳與世長辭。
說起張瑞芳這個名字,對現在的很多年輕人而言,或許有些陌生,因為她活躍的年代,是在上世紀五十至八十年代。
她參與的最后一部電影,是1986年的《T省的八四、八五年》,從那以后,有30年的時間她沒再拍電影,所以年輕的觀眾對她的名字或許并不熟悉。
2007年,張瑞芳獲得了第1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終身成就獎。
當時記者曾經問她,您最希望誰來給您頒獎呢?張瑞芳的回答是:“我最希望周恩來總理能回來給我頒獎!”
1963年,周總理祝賀張瑞芳獲得百花獎最佳女演員
因為在1963年,當張瑞芳獲得百花獎最佳女演員時,曾受到了周總理的親切接見。
而且,在周總理的組織下,相關部門評選出了新中國22位電影明星,張瑞芳便位列其中。
當年,二十世紀初的中華大地內憂外患,籠罩著層層陰霾。
1918年,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張基夫婦擁有了第三個孩子,他們給她起名張瑞芳。
作為國民革命軍的一名軍官,張基受命到各地赴任,一家子也就跟著輾轉于河北、山東和江蘇等地。
父親張基長得高大英俊,有著將近1米9的身高,他非常喜歡孩子們,經常捏捏他們的小鼻子,這時候孩子們會故意躲起來,不讓他捏著。
4歲時的張瑞芳(右一)和家人
可惜這樣歡樂的時光很短暫,在張瑞芳11歲的時候,張基就去世了。
父親的早逝是整個家的巨大變故,有文化的母親決心要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有用之才。
從1928年起,一家人在北平定居下來,家里女孩子多,姐姐張楠成了妹妹們追隨的對象。
張楠先考上了北平市立女子中學,常常帶妹妹們去看學生們排演的話劇。
那時候張瑞芳看到那些登上舞臺的同學們,就開始幻想著自己也能站在那里。
12歲時,張瑞芳考上了女子中學,在那里,她如愿登上了舞臺。
張瑞芳從小角色開始,憑著一股熱愛和靈氣,雖然沒有什么經驗技巧,但她的演出也時常贏得好評。
張瑞芳
中學畢業后,張瑞芳又考上了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西洋畫系。
在這里戲劇活動更加熱鬧,張瑞芳的表演才華也得到了更多的施展空間。
而且在媽媽和姐姐的影響下,張瑞芳也開始參加革命行動。
在藝專學習期間,19歲的張瑞芳認識了志同道合的雕塑系學生鄭曾祜,兩個人一起學習,一起繪畫,一起演戲和出游,二人萌生了絲絲情愫。
遺憾的是為了革命需要,張瑞芳要南下去重慶,鄭曾祜卻只能聽從家里的安排繼續留在北京讀書。
分開的時候兩個人約好以后一定要在一起,卻沒想到這一分別就是一生。
鄭曾祜后來去了臺灣,他們再也無緣相見。
從此這段往事,成了張瑞芳心底最珍貴的記憶。
張瑞芳在學校里面經常參與一些抗日宣傳劇之類的演出。就在這個過程中,她認識了第一任丈夫,這個人是北京大學的大學生,名字叫余克稷。
那時候張瑞芳所在的學校要排練一部舞臺劇,需要請一位比較懂行的人來做導演,這次請來的導演就是余克稷。
張瑞芳
余克稷一見到張瑞芳就喜歡上了她,后來舞臺演出排練結束后,余克稷就開始給張瑞芳寫信,大概一周要寫兩封信。
年少的張瑞芳被余克稷的真情感動,就從心底把他當成了自己的男友,也正是這段跟余克稷的交往,堅定了張瑞芳走演藝這條道路的決心。
那時候中國國內有不少的移動話劇團,也叫移動劇社,主要進行流動演出,目的是宣傳抗日。
他們大都使用街頭賣藝的形式演出,在抗日戰爭期間,鼓舞了人民的抗日斗志。張瑞芳后來就加入了一個移動劇社,到處參加演出。
此時余克稷已經大學畢業了,被分配到重慶工作,主管電力工程。
他在業余時間成立了一個劇社,劇社的名字叫“怒吼劇社”,主要宣傳抗日,號召中國人民抗爭起來不要做亡國奴。
在成立怒吼劇社的過程當中,他還經常給張瑞芳寫信,那會張瑞芳已經跟隨移動劇團到處去演出。
這一天,張瑞芳又接到余克稷的一封信,打開一看,掉出來一個簡報,簡報上是余克稷和另一個女人結婚聲明。
在那個年代,兩個人結婚是不需要領結婚證的,有點身份的人為了昭告世人自己已經結婚,就是到報紙上登一張結婚聲明。
如果離婚也是采取這樣的方式,那就是同樣登一張離婚啟事。
張瑞芳當時看到這張報紙,簡直是五雷轟頂,幸好這信封里除了這張報紙以外,還有一封信,在信里余克稷向張瑞芳解釋這件事情。
原來這個女人從小和余克稷關系很要好,并一起長大,長大后她一定要嫁給余克稷,余克稷如果不答應她就尋短見,但是迫于兩家長輩的壓力,余克稷只好和她結了婚并登報聲明。
余克稷在信里向張瑞芳坦白,說“先緩一緩”,等她平靜下來我再和她離婚,張瑞芳雖然心里萬般不情愿,但事已至此也沒別的辦法,只能耐心等待。
不久以后,余克稷果然和那人登報離婚,并把刊有離婚聲明的這張報紙寄給了張瑞芳,可是由于張瑞芳當時跟隨移動劇團到各地去演出,沒有固定地址,這封信最終就沒有到張瑞芳的手中。
余克稷收不到張瑞芳的回信也很著急,他打聽到張瑞芳正在河南演戲,于是就快馬加鞭從重慶趕到河南。
見到張瑞芳后,就向她傾訴愛戀之情,張瑞芳被余克稷的真情感動,就跟隨余克稷來到了重慶加入了怒吼劇社。
怒吼劇社是一個進步劇社,這時候,周總理正在重慶工作,主要在重慶領導一些地下抗日活動。
當時張瑞芳已經是一名黨員了,周總理可以說是他的直系領導,張瑞芳和余克稷就向周總理請示要組建家庭。
在組織的批準下,兩個人走到了一起。
戀愛的時候由于距離的關系,兩個人看到的都是彼此的優點,但是進入婚姻后,朝夕相處中兩個人不合適的地方就暴露了出來。
時間一長,張瑞芳發現余克稷的性格有些冷漠,尤其是家里發生的一件事,令張瑞芳非常傷心,讓她對余克稷倍感失望。
當時張瑞芳的姐姐也在重慶,因為懷孕后丈夫沒在身邊,為了照顧方便,張瑞芳就把姐姐接到自己家里來住。
姐姐馬上要臨盆時,張瑞芳因為拍戲太忙,就叮囑余克稷多照顧下姐姐。
這天張瑞芳拍戲很晚才回到家,到家后發現姐姐沒在,就問余克稷姐姐的情況,余克稷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說,可能是去醫院了。
張瑞芳趕忙跑到醫院,發現姐姐只有一個人,生下了孩子,身邊連一個照顧的人都沒有,姐妹倆當即抱頭痛哭。
張瑞芳與金山
這件事給張瑞芳的打擊很大,從而對這段感情產生了巨大的失望。
而當一個人對一段感情失望之時,可能也就給了另一段感情乘虛而入的機會。
乘虛而入的這個人名叫金山,金山不是一個普通的人,他不僅是演員、還是導演、更是一名非常有名氣的戲劇理論家。
在這種情況下,金山開始借著演戲的機會追求張瑞芳。
而此時的張瑞芳正處在對自己的丈夫的失望之中,感情處于一個冷淡的時期,她也需要有一個傾訴的對象,于是她和金山有了很多的相處,兩個人在一起談藝術,談生活,有很多共同語言。
當時的重慶話劇界,有著“四大花旦”的說法,這四大花旦分別是舒文秀、秦怡、張瑞芳和白楊,她們都是非常漂亮的明星。據說,當時金山對這四大花旦都追求過。
所以張瑞芳對于金山的追求心里還是有一些猶豫。
兩個人的感情突破源于有一天晚上,張瑞芳的丈夫余克稷沒有在家,金山來找張瑞芳,但他并不進瑞芳的屋子,而是站在窗外和和她說話。
就這樣,張瑞芳在窗里,金山在窗外,兩個人居然整整談了一個晚上。張瑞芳的感情開始慢慢向金山傾斜。
這件事被很多人看到了眼里,包括張瑞芳和余克稷結婚時的證婚人郭沫若、曹禺、吳祖光等這些大文豪。
他們都對金山有著相同的判斷,便是金山在感情上靠不住,是個花花公子。
1961年,張瑞芳登上《人民畫報》封面
為此,曹禺和吳祖光還專門找到金山,請他吃飯,勸誡金山千萬不要玩弄張瑞芳的感情。
但是金山一再說自己喜歡張瑞芳,并表示一定要義無反顧地去追求張瑞芳。
不管金山怎么說,周圍的輿論環境會做出正確的判斷。
不久以后,就有人告訴了張瑞芳關于金山的一些風流往事,而且不只一個人說,很多人都這樣告訴張瑞芳,張瑞芳開始動搖了,她決定不再理會金山。
但最終金山還是把張瑞芳追求到了手,成為了她的第二任丈夫,他又是通過什么讓張瑞芳答應了他的求婚呢?
張瑞芳與金山
一方面,是因為張瑞芳家里又發生一件事,讓她的婚姻再一次出現了巨大的裂痕。
張瑞芳的母親給她寫信,告訴了弟弟去世的噩耗,張瑞芳收到信后難過至極,回到家里把這件事告訴了余克稷。
但令張瑞芳沒有想到的是,余克稷聽到后沒有任何安慰地表示,只是輕輕哼了一聲再無下文。
張瑞芳忍不住在家失聲痛哭,她哭了很久,余克稷只是過來說了一句“睡覺吧”,便再沒有其他表示。
這一次余克稷徹底傷透了張瑞芳的心,她決定立刻和余克稷離婚,金山在這個時候更是處處表現出安慰和體貼,從而徹底打動了張瑞芳。
另一方面,金山也向組織上報告了這件事,申請組織上批準他和張瑞芳的婚事,周恩來看到這種情況,也就批準了他倆的婚事。
張瑞芳和金山結婚以后,有一段很尷尬的處境就是,前夫余克稷和現在的丈夫金山同在一個單位。
周總理看到這種情況,通曉人情世故的他,就把張瑞芳和金山夫婦倆調到了長春電影制片廠。
到長影后,在事業上金山也的確幫助了張瑞芳很多,當時張瑞芳拍攝了自己的第二部電影《松花江上》,她是女主角,導演是金山。
但是可惜好景不長,這段婚姻也僅僅維持了8年的時間。
1953年,組織上又把金山和張瑞芳調到北京電影制片廠。
在這里,兩人的感情出現了裂痕。當時拍攝話劇《保爾柯察金》時,這部電影的導演除了金山,還有另外一位女導演,名叫孫維世,孫維世正是周總理的養女。
在拍這部電影的過程中,張瑞芳就發現金山和孫維世的感情不一般,張瑞芳不能容忍金山的移情別戀,馬上就提出了離婚。
而金山也毫不猶豫就答應了張瑞芳的離婚要求,兩人8年的婚姻宣告破裂。
組織上又把張瑞芳調到了上海電影制片廠,這里也有很多張瑞芳的老朋友,像秦怡、曹禺等。
在朋友們關懷與陪伴下,張瑞芳的痛苦慢慢得到了緩解。
剛到上影時,單身的張瑞芳生活很不方便,吃飯都成了很大的問題。這時候,單位里有一對會計夫婦同事,看張瑞芳實在生活不方便,就熱情邀請她到自己家里和他們一起吃飯。
和張瑞芳情況一樣,上影廠里還有一位單身的男演員,叫嚴勵,于是這對夫婦干脆也就邀請嚴勵一同到家里入伙吃飯。
一來二去,張瑞芳和嚴勵互相有了好感,再加上這一對夫婦的極力撮合,張瑞芳和嚴勵走到了一起,開始了她的第三次婚姻。
在張瑞芳的這最后一段婚姻中,她才真正嘗到了婚姻的幸福,婚后的生活中,嚴勵對張瑞芳百般呵護,知冷知暖,兩個人的日子過的和和美美。
張瑞芳與嚴勵
生活的幸福,會促進事業的順暢。這期間張瑞芳出演了電影《李雙雙》,她飾演女主角李雙雙,仲星火飾演男主角喜旺,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張瑞峰演藝生涯的巔峰之作。
而李雙雙這一形象,在很長時間內,都是張瑞芳的代表形象。
就這樣,張瑞芳和嚴勵攜手走過了40多年的歲月,一直到嚴勵去世。這一段時間可以說是張瑞芳最幸福的一段時光。
嚴勵去世后,只剩下了張瑞芳一個人,生活倍感孤單。
2003年,孫道臨、張瑞芳、秦怡、王文娟、徐玉蘭
到了遲暮之年,她將一生的積蓄,全部拿出來開辦了一個敬老院,起名“愛晚亭敬老院”。
因為她也是孤獨的老人,所以她最能體會到其他孤獨老人的心情。
張瑞芳2012年去世,在她去世之前,她的養子嚴佳攜家人從澳洲趕回,陪伴著老人度過了最后的時光。
張瑞芳一生坎坷,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她的婚姻幾經波折,然而,她也是幸運的,她最終找到了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