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副市長談供給側改革:降低創業成本是關鍵
副市長隋振江
北京如何推進
供給側改革
昨天下午,在政協“推進供給側改革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聯組討論會上,副市長隋振江表示,“政府在政策、公共服務各個領域怎樣提高政府供給側改革的創新、效能,為產品、產業、科技服務,對供給側改革降本增效提供更大的幫助,是這次討論會的期待。”隨后,隋振江從政府改革的角度解析了北京如何推進供給側改革。
推進稅費改革降低創業成本
多位政協委員在發言中建議,通過適當減免部分行業、企業稅費來降低成本、激發活力,推動供給側改革。
隋振江表示,如何降低創業成本是供給側改革非常關鍵的問題。在稅費改革中,海淀區減收最大并保持了稅收相對穩定,“靠我們供給側強大的產業支持和新型服務業的支持,保住了穩增長的同時,實現了重大的轉換,就是落實國家的增值稅改革。”他表示,本市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將繼續深化,“通過改革,放養結合,進一步降低市場企業的運行成本。”
中關村獲12項新政策
隋振江表示,“醫療健康是‘十三五’供給側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經過一年規劃,中關村將獲得12項新政策,“其中包括新藥、新器械的綠色通道,以及許可實行新藥持有人制度,這是對中關村、北京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協同創新的重大利好。”同時,還將在中關村建立新藥預審平臺,進一步減輕審批壓力。
人才評價機制將更市場化
政協委員蕭鳴政發言表示,北京供給側改革與高精尖結構優化的關鍵本質在于人才開發,核心在于擴大高層次人才的驅動與引領作用,因此更應注意頂層設計和政策引領。隋振江表示,政府的政策性供給問題實際是滿足企業供給側的需求,“企業要創新,需要人,一方面是國內人才怎么通過市場化的評價脫穎而出,得到應有的待遇,另一方面還需要國際化的人才。”他表示,未來將強化市場化的人才評價機制,“人才改革更體現政府的規范管理,來實現市場的改革。”
或將建立創新基金
討論中,有部分政協委員建議為科技創新企業建立基金,建立和完善基金后評價制度。隋振江表示,科技經費體制改革基金已經成為政府扶持產業、扶持科技創新的重要手段,今年在加強部門預算管理的基礎上,或將結合幾部門專項資金建立集中的創新基金,“在原來的部門預算中拿出一部分建設母基金,這個母基金再對應幾個領域成立子基金,進一步規范和梳理基金體系,隨著產業鏈創新領域不斷分化變遷,進行彈性變化。”
本報記者 龍露 習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