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載人航天啟幕 專家解密征途
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局長許達哲日前表示,已掌握了載人航天各項關鍵技術,今年將開始實施空間實驗室計劃,預計在2020年前后建成空間站。中國航天員即將奔赴茫茫星辰,已做好哪些準備?
新火箭與新飛控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新聞發言人王中陽介紹,2016年,將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2017年,將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并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交會對接,驗證空間站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
其中,執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發射任務的將是中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征七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黨委副書記羅曉陽介紹,該型火箭采用無毒、無污染的液氧/煤油推進劑,主要用于發射近地軌道或太陽同步軌道有效載荷,將承擔載人航天貨運飛船等發射任務。首飛產品正在天津大運載火箭基地進行總裝。
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長征七號”火箭飛控任務總體設計師趙鳳才透露,“長七首飛”將搭載五大載荷,除驗證火箭性能以外還有科學應用。面對這種全新的任務模式,團隊已撰寫若干飛控方案。
實驗室到空間站
王中陽介紹,“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正在開展出廠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天宮二號”分為實驗艙和資源艙兩個艙段,密封的實驗艙將為航天員在太空生活提供潔凈空氣、適宜溫濕度等載人環境和活動空間,“為了航天員中期駐留的居住環境更加舒適,專門進行了宜居性設計。”他說。
2018年前后將發射“天和一號”空間站核心艙,則將成為中國空間站建造的重要起點。隨后發射兩個實驗艙與“天和一號”空間站核心艙交會對接。
“作為抓總研制單位,五院正在開展空間站核心艙初樣AIT(總裝集成測試)的總裝工作、光學艙方案設計工作,新型縮小比例飛船返回艙正進行出廠前的各項測試。”王中陽說。
許達哲表示,在中國完成空間站建設以后,將成為繼國際空間站(超期服役)、和平號空間站(已退役)之后,全世界第三個在軌組裝的空間站。2024年隨著國際空間站的退役,中國將成為唯一在太空擁有空間站的國家。
航天員與發射場
官方披露,2016年下半年將有兩名男性航天員進行為期30天的太空駐留。目前,中國航天員均從現役空軍飛行員中選拔,主要承擔航天器駕駛任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23日說,未來的載人航天任務乘組主要將由三部分組成:職業航天員擔任指令長和駕駛員,工程師負責維護維修,載荷專家開展空間試驗。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是目前中國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已形成包括航天員、應用、飛船、火箭、發射場及測控通訊等系統在內的一套完整試驗體系,為世界第三大載人航天發射中心。
“這里已連續成功發射‘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飛船,把10名航天員、12人次安全送上太空,創造了十全十美的輝煌戰績。”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黨委書記夏曉鵬對記者說,今年計劃實施“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9次衛星發射,發射密度高、任務重、責任大,正在進行相應準備,“我們將以‘為歷史爭光、為使命盡責’的擔當,誓奪年度航天發射任務全面勝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