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猛士車與傷員課目中,班組合力救護胸部和腿部受傷的智能創傷模擬人。王東輝/攝
這是自戰區成立以來,陸軍第一次大規模的軍事競賽活動;考核對象不是單兵,而是戰場上最小的作戰單位——班。
------------------------------------------------------------------
5月12日凌晨3點30分,南昌城還籠罩在結實的夜幕中。25歲的班長高騰騰叫醒熟睡的戰友,9個小伙子麻利地收拾好重27.5公斤的背囊,在夜色中挎著槍趕往南昌陸軍學院的操場。
高騰騰是中部戰區陸軍第65集團軍某旅裝甲步兵3連1班班長,今天是他和戰友們期待已久的時刻。再過一個半小時,中部戰區陸軍“中部鐵拳·勇士”競賽即將拉開戰幕,來自5個集團軍的50個戰斗班將同場角逐。
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這都是一場令人矚目的競賽:這是自戰區成立以來,陸軍第一次大規模的軍事競賽活動;考核對象不是單兵,而是戰場上最小的作戰單位——班;競賽并非單純考察體能、技能,而是全程設置戰術背景,在復雜環境、高強負荷條件下考察綜合作戰應用水平;中部戰區陸軍50個戰斗班舍近求遠,開赴離駐地近2000公里的南昌陸軍學院“客場作戰”。
軍事學術界有一種說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機械化戰場是師長的戰場;20世紀80年代的空地一體化戰場是營長的戰場;21世紀的信息化戰場是以士官為主的班長的戰場。
對于50個參賽的戰斗班來說,屬于他們的“戰斗”將在賽場上提前打響。
比賽前不知道考什么、在哪兒考、怎么考
到達南昌陸軍學院時,天剛剛放亮。高騰騰和戰友們打開背囊,把攜帶的30件個人裝備放在防潮墊上,以供考官檢查。競賽一開始,他們將背著這些重27.5公斤的裝備趕赴第一個課目的比賽點。
但目前沒人知道這個比賽點在哪兒。對于這群年輕的士兵來說,為期兩天的競賽考什么、在哪兒考、怎么考都是未知數。唯一確定的是,他們正站在競賽的起點上。
事實上,能站在這里也是一種幸運。據此次競賽方案的設計者之一、中部戰區陸軍副參謀長唐寧介紹,參賽的50個戰斗班都是“抽簽決定的”,具有很強的隨機性。
“不是指定的,也不是挑選尖子組成的,而是隨機抽選的,能夠體現真實訓練水平。”他說。
在起點位置上,50個參賽班根據前一晚的抽簽順序出發,前后兩個班間隔5分鐘。前方等待他們的是為期兩天高強度的競賽:12項課題,覆蓋了大綱要求的32項基本技能;連續轉場,總行程約53公里。
高騰騰所在的班是第六個出發。出發前4分鐘,他才領到一份命令表、一張轉場路線圖和一張計時指卡。在接下來的一天里,他們都要依靠這張路線圖行軍,找到每個比賽點并打卡計時。
早上5點30分,高騰騰帶著戰友出發了。穿著全套作訓服,背著頂到頭盔的碩大背囊,9個人很快汗流浹背。盡管如此,沒有人敢放慢腳步。此次競賽設置了“最快轉場獎”,鼓勵士兵們像戰場上行軍那樣爭分奪秒。
這個9人小分隊闖泥坑、鉆草叢,穿越居民地、丘陵地、水網稻田地,一刻也不敢怠慢。與此同時,他們的眼睛必須時刻盯著路兩旁,因為那里很可能會出現寶貴的“情報”。
為了模擬真實的戰場環境,競賽組在轉場路線上隨機設置了很多情報牌。這些掛在樹上、藏在路旁的牌子上標注著“敵軍”的裝備,參賽班組必須發現并記錄下來,才能獲得相應的分數。
“我們就是要讓這些士兵時刻保持實戰的意識。”唐寧說。
離實戰近些再近些
經過幾十分鐘的奔襲,1班終于到達第一個競賽點。接過命令表一看,高騰騰才知道考核的課目是叢林投彈。
在訓練場上,他和戰友們無數次練習過這個課目,但看到場地時,他還是愣了一下。投彈場地設置在一片起伏的丘陵地上,既有叢林作戰訓練用的地環靶,又有城市反恐訓練用的門窗靶,在投彈點和靶子之間密集分布著幾棵大樹。
“以前我們都是在開闊的平地上練習,從來沒見過這么復雜的環境。”這名班長說。但沒有時間猶豫,他立即把全班分成3組,輪流警戒、投彈。
要說環境復雜,這只是開始。轉場到“步槍起伏地形下射擊”課目點時,記者看到在200米正面、300米縱深的起伏地形上隨機設置著100個敵軍目標、50個平民目標。
這些靶標呈扇形分布在距射擊點80~300米的距離上,射擊時,若干靶標隨機起倒,每次顯靶不超過10秒。射擊過程中用音響全程模擬槍炮聲。
這樣的設置十分考驗一個班的協同能力。一名少校介紹,在外行人看來,忽然起來一片靶標,容易讓人不知所措,“不知道打哪個”,但射擊的士兵必須心里有數。
高騰騰同樣懂得這個道理,在受領任務的4分鐘里,他把全班分成左、中、右3組,每組3人,組員負責射擊當面靶標。3名組員新老兵搭配,新兵負責射擊最近的頭靶,老兵負責射擊中距的胸靶,經驗豐富的士官則負責射擊距離最遠的身靶。自己完成射擊任務時,還要幫助其他的組“消滅”目標。
事實上,這也是大部分參賽班的做法,看似分布凌亂的靶標一起來,就被分割成一塊塊“責任田”,每個人都有明確的目標。在后來的采訪中,一名班長把要領歸納為“分區域、遠中近、槍全響”。
射擊之前,戰斗班會領到18個彈夾,但高騰騰沒有想到,這些彈夾里有4個被隨機加入了空包彈。根據觀察,比賽時有的戰士非常鎮靜,拉一下槍機退出彈殼繼續射擊,有的則顯得慌亂,影響了射擊成績。
對此,唐寧解釋說,這是為了模擬戰場上的子彈卡殼,鍛煉戰士的心理素質。“這次競賽強調的是應用。”他說,“所有考核項目都是大綱要求的基礎課目,只不過放在了戰術環境中。”
實際上,為了離實戰近些再近些,競賽方案設計組絞盡了腦汁,“很多課目都是依據真實案例設置的”。比如“步槍夜間照明射擊”,戰場情況設置為“小股恐怖分子攜帶兇器,企圖利用夜暗條件在火車站附近實施恐怖襲擊”,與2014年的昆明火車站暴恐案十分相似。
“真實的打仗可能也就這樣吧!”經歷了幾個課目考核,高騰騰不禁感慨。
體能、技能、智能綜合比拼
就在高騰騰帶領戰友進行射擊課目考核時,27集團軍某旅裝甲步兵3連6班班長周仕虎帶著8名戰士從起點出發了。這名21歲的班長躍躍欲試,顯得非常興奮:“40多天的高強度訓練,就是為了這一天!”
此前,他和戰友曾經進行過各個單項課目的訓練,但如此大強度的連貫性考核,他還是第一次參加。轉場過程中,他一再提醒戰友注意分配體力,喝水要少量多飲,“避免電解質過量流失”。
但在悶熱潮濕的環境里和陌生的地域下,想要合理分配體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整個競賽過程中,有的班前期沖得太猛,身體出現脫水、抽筋甚至暈厥現象,影響了后半程的比賽。
在高負荷的競賽環境下,參賽戰士表現出了異常頑強的戰斗精神。第一天早晨7點左右,一名賽前發高燒的列兵嚴重脫水,仍堅持參加了全部課目。一名副班長膝蓋受傷,堅持不讓替補上,因為剩下的都是他的優勢課目,“想再拼一把”。
周仕虎知道,在這次連貫性考核中,體能只是基礎。參賽的戰斗班經過負重奔襲到達競賽點后,立即受領任務進行課目考核。在大強度體能消耗的情況下進行技能比拼,對每一個參賽的戰士都是一種考驗。
但對于這名班長來說,考驗不僅來自身體上的疲勞,還有腦力上的耗費。“班長不僅要完成任務,還要在正確的時間作出正確的選擇。”他說。
幾乎所有參賽者都認為,定向越野是所有課目中體力消耗最嚴重的一項。它是第一天競賽的最后一項,戰士們到達時已經精疲力竭,接近體能極限。70分鐘內,班組要在9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尋找20個補給點,每個補給點都設有時間窗口,早到或晚到全部計為無效。
同時,定向越野也是體能、技能、智能的綜合比拼。唐寧介紹說,越野考驗戰士的體能,尋找補給點考驗識圖用圖能力,能否在極限條件下完成任務也考驗著班長的智慧。
“參加定向越野時,我們班里9個人,5個人腿已經開始抽筋了。”周仕虎說。受領任務時,得知全班要分成兩組同時進行,周仕虎決定把抽筋的5個人分到一組,負責沿路找容易發現的點;體力好的4人為一組,負責尋找難度較大的點。
正是這個決定大大提高了他們的效率。在班里兩名導航員的帶領下,兩組隊伍向叢林深處挺進。抽筋的一組相互攙扶,“抽筋時就走,不抽筋時就跑。”“堅持住啊!就快到了!”鼓勵的話語不絕于耳。
最終,這個頑強的戰斗班成功找到10個點,被評為“定向越野獎”。不僅如此,競賽結束后統計成績,周仕虎和戰友們還以總成績第一名奪得步偵組勇士杯。
直到現在,周仕虎想起當時的情景還大呼過癮。“當兵能遇上一次這樣的競賽,值了!”這名皮膚黝黑的班長說。
組織指揮、團結協作是制勝關鍵
與以往重視考察單兵素質不同,以戰斗班為考察對象是這次競賽的一大亮點。班是遂行作戰任務的最基本單元,在未來作戰中作用日益凸顯。有專家認為,信息化條件下,班這個最小的戰術支點可以直接與指揮部交換信息、制定計劃,甚至可能成為撬動全局的關鍵。
對一個戰斗班來說,組織指揮、團結協作顯得尤為重要。翻越4米高的阻絕墻時,戰士們需要搭起3層人墻,任何一個人出問題都會導致翻越失敗;搶救車輪陷進深坑的猛士車時,全班只有在指揮下齊心協力,才能將這臺自重兩噸多的大家伙推上平地。
班長的組織指揮能力也決定著一個班組的成敗。從受領任務那一刻起,班長之間的比拼就開始了。每個課目考核前4分鐘,班長會接到一張命令表,上面簡明扼要地交代了此次課目的情況、任務、實施、保障、指揮與控制。班長要在4分鐘內理解命令的內容,并作出分工,同時指出注意事項。
“班長的頭腦必須時刻保持清醒。”唐寧說。一名優秀的班長能夠迅速根據情況作出判斷,而一名差勁的班長可能只會通讀命令,“還沒讀完,時間就到了”。
在所有的競賽課目中,最考驗班長的要數5月13日的“指揮能力挑戰”。在這一課目中,兩輛相隔50米的運輸車中間布滿了圓木、磚塊、木板和木樁等障礙物。要求戰斗班在10分鐘內將一門火炮和12箱彈藥從“受損”的運輸車轉移到另外一輛運輸車上,并將“受損”運輸車附近模擬未引爆爆炸物的3個白色水桶運送到安全位置。通往安全位置的道路上有約15米的受污染泥濘路段,人員、裝備、物資不能觸碰。
周仕虎對這一課目印象深刻。受領任務后,他立即將班里9人分成3組,一組負責排除障礙,一組將運輸車上的彈藥搬運到火炮炮架上,一組負責把白色水桶運送到安全位置,3個小組并行展開作業。
如何通過15米的受污染路段?“我們馬上想到了利用障礙物。”周仕虎說。于是,排障組和運送水桶組一起把障礙物搬到受污染路段旁,用木板、磚塊和木樁搭設“浮橋”,成功將水桶運到安全區域。任務完成后,另一邊的彈藥搬運工作也接近尾聲,3組人馬合力將火炮推到另外一側的運輸車旁。
據周仕虎回憶,自己和戰友們受領“指揮能力挑戰”任務時,旁邊場地上的另外一個班也在同時接受考核。但當自己班完成課目時,對方還在運送水桶,火炮仍然停在原地。
現代化考評手段確保評判公平公正
采訪中,高騰騰和周仕虎所在的班都提到了競賽中運用的現代化考評手段。毫無疑問,這些先進的考評手段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比如射擊,靶子一打完立刻出成績。”高騰騰說,“沒有人為造假的可能,我們對結果還是很服氣的。”
還有遍布各個競賽點的打卡系統,自動記錄每個環節的用時。競賽結束后,根據系統的計算結果,高騰騰所在的班在轉場中耗時最少,被評為“最快轉場獎”。
用于傷員搶救課目的智能創傷模擬人和心肺復蘇模擬人同樣引人注目。心肺復蘇模擬人和儀器相連,能夠準確記錄按壓深度和吹氣量,只有操作正確才會判定搶救成功。“智能創傷模擬人具有和人一樣的內循環系統,用番茄汁模擬真實血液,包扎真正到位才能止血。”現場的一位教員解釋說。
“這樣的設備解決了以往憑借主觀經驗評判的問題,用數據說話,評判結果更加科學。”南昌陸軍學院教務部副部長黃秋華說。
除了這些先進的考評手段,中部戰區陸軍和南昌陸軍學院還采取了多項措施保證競賽的公平公正。實際上,中部戰區50個戰斗班之所以千里機動來到第三方南昌陸軍學院,其中就有確保公平、真實檢驗部隊實力的考慮。
此外,競賽期間南昌陸軍學院還派出50名跟隨助考和30余名訓練監督員,全時段檢察監督競賽文書印刷、參賽選手考風考紀情況和教員打分評判過程,確保競賽全程公開、公正、公平。
5月13日下午,在這些嚴密措施的保障下,“中部鐵拳·勇士”競賽圓滿落下帷幕。當晚,在中部戰區舉行的表彰大會上, 中部戰區陸軍副參謀長唐寧為表現優異的戰斗班頒發了最佳射手獎、定向越野獎、防護救護獎、最快轉場獎和此次競賽的最高獎項——勇士杯。
高騰騰和周仕虎在頒獎臺上相遇了。面對榮譽,兩名班長都很謙虛。“之前從來沒想過能得勇士杯。”周仕虎憨笑著說。“成績不重要,關鍵是要把基礎課目練扎實。”比賽沒結束前,高騰騰就曾這樣說。
兩天的比賽鍛煉了他們的實戰意識,采訪中,他們都提到了唐寧反復強調的一句話:“戰場上永遠不變的是變化。”(王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