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飛機“三劍客”全面亮相
“水陸兩棲飛機下線!”一聲令下,AG600總裝車間掌聲雷動,歡呼沸騰。伴著《歌唱祖國》的歌聲,映襯著一片片揮舞的國旗,紅色幕布隨之拉開。“我們現在可以看到,AG600飛機正在緩緩推出,這是它第一次以完整的形態向全球亮相!”現場記者面向鏡頭,無比激動地說。
7月23日,我國第一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完成總裝,從位于珠海的中航工業通飛華南公司裝配中心下線,全面進入聯調聯試階段。
去年11月2日,首架大型噴氣式客機C919正式總裝下線。今年7月6日,首架大型運輸機運-20正式交付列裝。
國產大飛機“三劍客”全面亮相,進入收獲期,不僅表明我國大型航空裝備產業邁入系列化、專業化發展階段,也標志著中國自主創新正朝著更高、更強、更遠的方向“上天入海”。
中國智造:“三劍客”家族成型
20秒內汲水12噸,一次滅火面積超過4000余平方米;單次能在海上救50人、速度比救撈船快10倍以上;還能實現陸地和水面起降,承擔海上維權執法行動……
作為全球在研最大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這架“空中巨無霸”填補了我國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的空白,是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急需的重大航空裝備。
筆者了解到,AG600代號“蛟龍”,機身有明顯的分界,上半部分像是飛機,下半部分更像是船。在執行空中消防任務時,通過機身下部的汲水口,在水面滑行20秒就可取到12噸水,而只需4秒鐘就可以將水全部投放到火點上,實現低空投水滅火。
“一半飛機一半船”,AG600如何做到“海陸任我行”呢?原來,關鍵奧秘就在于其“水陸兩棲、一機多型、系列發展”的設計思路和單船身、懸臂上翼、前三點可收放式起落架的機身結構。
在執行距海岸線超過300海里的中遠海救援時,直升機航程有限無法到達,而船舶又要耗時15個小時以上,遠超7至12小時的最佳救援時間。這時,最大巡航速度可達每小時500公里,最大航程可達4500公里的AG600優勢盡顯。
“AG600擁有良好的氣水動融合布局和先進的耐腐蝕技術,可以在海洋資源開發、海上公共服務等多個領域發揮關鍵性作用。”中航工業AG600項目總設計師黃領才在接受采訪時說。
而在“蛟龍”總裝下線之前,“三劍客”家族中早已亮相的兩大成員是C919和運-20。其中,我國自主研發生產的新一代噴氣式干線客機C919于2015年11月2日在上海正式總裝下線。
據介紹,C919最大載客量為190座,最大航程超過5500公里,相當于能從北京直飛新加坡。與同類型的窄體客機波音737、空客A320相比,C919客機阻力相對小,升阻比要高5%,重量要低3%,而運營成本也將降低10%左右。
西方媒體對中國民航科技的龐大潛在市場尤為關注。美國《華爾街日報》指出,憑借C919,中國客機制造商離國際主流客機制造商又近了一步。美國有線電視網CNN給出評論,C919客機將挑戰美國的“波音”和歐洲的“空客”,并有望在20年內賣出2000架。
此前,大飛機家族的另一位“重量級選手”運-20也于今年7月6日正式列裝空軍。據公開資料顯示,運-20代號“鯤鵬”,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大型運輸機,可在復雜氣象條件下執行各種物資和人員的長距離航空運輸任務。
自2013年1月26日首飛以來,“鯤鵬”已經在高原、高溫、高濕等極端環境下成功試飛,不僅填補了我國沒有大型運輸平臺的空白,也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4個具備大型運輸機研制能力的國家。
大飛機被稱為“航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工業能力的提升讓中國人有了追尋大飛機夢想的底氣。“三劍客”家族正以先行者的擔當和氣魄,為中國智造、中國創造領軍前行。
自主創新:國之重器相繼孕育
航空制造業專家指出,過去兩年,我國大飛機的進度目標是“一機日趨成熟,兩機完成總裝”。成熟的“一機”指的是運-20,而“兩機”則指C919和AG600。從戰略地位上看,三款大飛機都堪稱“國之重器”。
AG600飛機從2009年立項到總裝下線,只用了短短7年時間。而對于一型新研的飛機來說,研制周期一般是8到10年左右。運-20在立項之初,就定下了5年首飛、8年定型、9年交付的目標,如今已圓滿實現。作為我國十六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C919于2008年開始研制,研制過程中克服技術困難超過100多項,申請專利170余件……
中國大飛機“三劍客”全面進入收獲期,確實令人振奮。驚嘆于中國科技成就的同時,也不禁讓人思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在中國商飛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看來,一個重要原因是,堅持自主創新不動搖。“科技的發展不能依靠外援,核心競爭力想買也買不到。唯有自主創新,方能領跑未來。”吳光輝說。
據悉,AG600的大小相當于一架波音737飛機,其機身長37米,翼展達38.8米。憑借4臺自主研制的渦槳發動機提供的強勁動力,AG600最大起飛重量達到53.5噸,而日本、俄羅斯等國的同類型飛機,起飛重量則在40噸上下。
筆者了解到,AG600全機5萬多個結構及系統零部件、近120萬個標準件,98%由國內供應商提供;全國20個省市、150多家企事業單位和十余所高校數以萬計的科研人員參與了項目研制。
而在C919的自主研制過程中,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系統(PHM)的研制可謂是關鍵一環。
在許多核心技術尚屬空白的情況下,項目組反復向各航空公司資深維修工程師“取經”、“驗證”,最終梳理出飛機故障邏輯96項,故障模式168項,并不斷完善、構建了C919大型客機的“數據庫中心”。
航天測控公司總經理馬好東表示,PHM系統目前已實現對涉及飛行安全的4000個關鍵數據進行實時監控和管理,為我國大型客機的擴展應用服務奠定了基礎。
作為“三劍客”中唯一已實現首飛的“重器”,運-20的試飛過程同樣踐行了“自主”二字。比如失速——大飛機試飛過程中,難度最高、風險最大的項目。
“首飛前,我們僅地面滑行就做了數十次。我們還特別設計了一個開創性的試飛動作——飄飛。”空軍試飛局特級試飛員張景亭說,他們稱之為“小首飛”。
而像顫振、大側風、高溫高原……這些以前在民用運輸機試飛中不得不依靠“外援”的高風險科目,也被試飛員們一項一項“啃”了下來。
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只有堅定走好自主創新之路,才能將科技發展的“命門”把控在自己手中。
國力提升:重器承載大國重托
AG600下線后,“三劍客”家族已全面亮相,下一步中國航空制造業的兩大歷史性節點將是AG600和C919的首飛。按照計劃,今年底到明年初,兩架大飛機將相繼飛上藍天。
“一型飛機的研制成功,尤以大飛機為甚,主要得益于我國已形成的包括材料、冶金、化工等在內的較完善的工業體系,也是國家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持續發展的體現。”中航工業副總經理耿汝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此前,國務院于2015年5月8日印發《中國制造2025》,提出到2025年邁入制造強國行列;并指出“加快大型飛機研制,適時啟動寬體客機研制,鼓勵國際合作研制重型直升機;推進干支線飛機、直升機、無人機和通用飛機產業化。”
可以說,以國產大飛機“三劍客”為代表的航空航天裝備領域的發展將有助于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
國產大型飛機的發展也為我國實施“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提供了保障。“隨著我們國家‘一帶一路’理念的提出,未來海上絲綢之路航行安全的保護、應急救援和支援保障,水陸兩棲飛機都將是非常給力的重器。”黃領才說,“根據需要改裝后,AG600還可以執行海洋環境監測與保護、資源探測、島礁補給、緝私與安全保障、海上執法與維權等任務。”
中國經濟要實現中高速增長、邁上中高端水平,實現更高質量和效益的發展,絕不能沒有自己的高端制造業。以C919、運-20和AG600為代表的高端航空制造業的產業帶動作用不可小視。
“航空科技的溢出效應是1∶16,1份航空工業成果的取得將帶來16倍以上的經濟科技價值。這種拉動力使得航空工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永不枯竭的動力源泉。”耿汝光說。
根據中國民航局5月30日發布的《2015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5年,中國共有4.3618億人次乘坐飛機出行,民航全行業運輸飛機在冊架數2650架,并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C919項目總指揮金壯龍說,“現在在我們國家的領空上,正在飛行的民用噴氣式飛機有2000多架,沒有一架是由中國制造的。大型客機項目作為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標志性工程,我們一定要完成好。”
2014年美國波音公司發布報告預測,未來20年中國將需要6330架飛機,總價值約9500億美元。業界普遍認為,C919成功進入市場后,未來20年總銷量有望達到2000架,將開啟一個規模達萬億元的市場。
而未來,國產通用航空器在通用航空機隊中的比例將明顯提高。2016年5月1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到2020年,建成500個以上通用機場,通用航空器達到5000架以上,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通用航空企業。
“大型客機研發和生產制造能力是一個國家航空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一個國家整體實力的重要標志。”2014年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設計研發中心時表示,制造大飛機承載著幾代中國人的航空夢。如今,隨著大飛機“三劍客”全面亮相,中國人的航空夢正在一步步飛上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