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蒸發(fā)錢去哪里了-財富發(fā)現(xiàn)
經(jīng)常有人會問:金融危機時大家都說沒有錢了,道理上講有支就有付、有贏就有賠,整體上財富是平衡的,為什么經(jīng)過金融危機后就說社會財富蒸發(fā)了多少多少億,大家都普遍覺得沒有錢了,那么錢哪里去了呢?
一時間讓我無從說起,我想說貨幣流通量并不是零和游戲,人們手里的錢對應的是社會財富總量等等,我想說貨幣發(fā)行和貨幣乘數(shù),可有多少人能夠有耐心聽你講那些枯燥的專業(yè)單詞呢?人們只是關(guān)心我的錢到底去了哪里?
因此,我就講了一個故事。不一定特別準確,但是大致可以說清楚經(jīng)過金融危機后,人們的錢都去了哪里?
為了通俗地解釋這個問題,我們要先看看你的錢是怎么來的:
以下故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一個美麗的傳統(tǒng)手工業(yè)小鎮(zhèn),風景優(yōu)美,人們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這個小鎮(zhèn)生產(chǎn)了100個杯子,10戶人家每家10個杯子。每個杯子100元,每家1000元。
有一天,從外地來了一位有錢的老板,他發(fā)現(xiàn)了這里的杯子很好,很有紀念意義,于是就出200買走了一個杯子,而且說以后會帶更多的人來購買。
小鎮(zhèn)里的人感覺到了杯子原來是值錢200的,而不僅僅是100。有的村民就開始200元收購別人家的杯子。假設(shè)A村民用200元一個杯子的價格收購了所有的杯子,那么,由于杯子的定價已經(jīng)到了200元一個,每個家庭原來有10個杯子1000,現(xiàn)在由于A家庭每個杯子200收購了所有的杯子,現(xiàn)在每個家庭就有了2000元錢。
但是現(xiàn)在A家有了100個杯子,其它家庭覺得如果杯子再漲價自己會吃虧,所以,所有的家庭都想購買回杯子,但是A已經(jīng)漲價到300一個杯子了。于是其余9個家庭就用300元一個杯子的價格各購買了10個杯子。這時每個家庭就有了3000元的財富了,大家都覺得比以前有錢了。
A家覺得杯子還會漲,又用每個杯子400購買了所有的杯子;那9家又500元一個杯子購買回去。如此反復幾次以后,每個杯子已經(jīng)到了1000元,這時候每個家庭的財富已經(jīng)到了10000元。
這個時候我們回到原點,我們的財富仍然是只有那100個杯子。但是所有的人都覺得自己有錢了,因為每個家庭的財富增加了10倍。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放大到鋼鐵、大米、豬肉甚至大蒜也都是如此,而住房更是如此。很多有錢人是因為自己的住房價格漲了很多。
突然有一天,發(fā)生了金融危機。源頭可能是以前購買杯子的那個人又回來了。這時候人們希望1200甚至1300賣給他一個杯子,但是他覺得太貴了,不想買。這時候人們發(fā)現(xiàn)可能杯子并沒有那么值錢,就紛紛降價,直到那個老板800元購買了一個杯子走了。這個時候人們才慌了,紛紛要求800元一個杯子賣給A,A800元旦買回了杯子,但是他也不踏實,想再賣給那9戶人家,可是人家只愿意出600元,這樣600元一個杯子又都回到了10個家庭;過了一段時間沒有人來購買,大家又要求A購回,這時A只愿意出300元一個杯子,這樣300元一個杯子又回到了A有手中,幾次反復直到100一個杯子的價格又到了10個家庭每個家庭10個杯子價值1000元。這個時候,每個家庭的錢從10000元降到了1000元。但是還沒有完,這個時候人們對杯子的價格已經(jīng)完全沒有信心,仍然在降價賣掉,最后可能再回到每個家庭10個杯子的時候已經(jīng)每個杯子只有30元,每個家庭的錢只有300元了。這就是金融危機的過程以及為什么金融危機以后大家的錢都不見了的原因。
當然,這里為了說明事件的過程,我們忽略了很多的因素,比如外地老板購買后我們設(shè)定金錢數(shù)量和杯子數(shù)量沒有變化,比如我們設(shè)定了一個A愿意不斷地買進賣出,比如我們假定這個小鎮(zhèn)只有100個杯子而沒有其它替代物,但是無論怎樣,其基本的原理就是這樣。
因為我們的錢與財富的概念是同一的,現(xiàn)金和實物在一定程度上不斷地變化,比如杯子,在漲價的過程中,你可以預期杯子的價格在不斷上漲而且可以隨時賣掉,那么你就覺得你會有更多的錢,這叫良好預期;但是當金融危機時期,你會預期你的杯子價格還會降低,實際上你認為你擁有的財富比你實際擁有的還少,這叫趨害預期。而經(jīng)過金融危機的破壞,將導致你的財富或者金錢比以前更低。
社會財富的創(chuàng)造和社會財富的減少都是如此。社會上任何一件偶然事件都可能造成連環(huán)效應,最終導致整體的社會財富縮水。比如一次意外的火災?比如一個意外的經(jīng)濟政策?比如一個企業(yè)的倒閉,都可能會引發(fā)成社會財富大量縮水的“灰天鵝”,而這一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人們對未來的預期,由于人們的預期不佳會導致消費和投資的進一步加劇縮水,從而加速了社會財富的進一步減少。
作者:麒鑒,財經(jīng)金融分析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