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基本國情;中國的最大國情最大實際是
能不能正確認識中國國情,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首要問題,也是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前提。馬克思主義之箭,要射中中國革命和建設之的,離不開對中國實際的準確把握。毛澤東同志指出:“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的根據。”過去,在革命和建設中之所以發生這樣那樣“左”的和右的偏差,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對中國基本國情缺乏清醒準確的認識,脫離實際,犯了主觀主義的錯誤。鄧小平同志指出:“中國搞社會主義走了相當曲折的道路。二十年的歷史教訓告訴我們一條最重要的原則:搞社會主義一定要遵循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也就是毛澤東同志概括的實事求是,或者說一切從實際出發。”
在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中,我們黨花了很大功夫來認識中國國情。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認識中國,花了幾十年時間。”大革命時期,為了弄清楚當時農民農村實際,毛澤東同志專門花了32天時間對湖南湘潭、湘鄉、衡山、醴陵、長沙五縣的農民運動進行實地考察,深刻揭示了農民革命在國民革命中的重要地位、農民在國民革命中的重要作用,為我們黨把廣大農民作為中國革命依靠力量,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提供了重要基礎。
從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一最大國情出發,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創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科學回答了在一個以農民為主體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進行革命的對象、任務、性質、動力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問題,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提供了根本遵循。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在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我們黨同樣把認識中國國情擺在突出重要位置。鄧小平同志指出,要使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至少有兩個重要特點是必須看到和必須考慮的,一個是底子薄,一個是人口多,耕地少。中國式的現代化,必須從中國的特點出發。后來,我們黨進一步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把對當代中國基本國情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會經歷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在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和最大實際,要求我們必須牢牢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清醒認識和正確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為我們更加自覺地從中國實際出發,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一步奠定了扎實可靠的基礎。